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余世蓉华 > 第208章 刘氏近况

第208章 刘氏近况

这趟少华回来,没再上纸坊干活,天天在家陪着徐蓉。@′咸°/2鱼a看±书?网{{t _更%新_¤μ最;全+?D

这天七月三十赶集日,徐蓉有些东西要买,让少华去一趟县城。带上曹婆,让她去买点布料,给她自己和孙子做身衣裳。

曹婆忙说“不用不用,家里有什么穿什么”,不过徐蓉还是让她去买。

曹婆来徐家虽然才一周时间,但徐蓉有种刘氏回来了的感觉。当然,是指曹婆的勤快和有眼力劲,好多事情不用叮嘱,她看到了会主动去做。不愧是有一定年龄做奶奶的人,操持家务里外一把好手。

少华驾车带着曹婆来到县城。他将马车停在县城荣顺号。

如今县城荣顺号已经建好,正式开门营业,阔昆看到少华有点意外,但也不是十分意外。

“你什么时候回来的?”阔昆问。他知道阳河县的一些情况,知道他们被困在县城客栈,少华母亲先行回京,拓跋于荣派人去江州调粮。

“几天前。”

“公子他们还好吧?”

“挺好的。”

两人寒暄几句,少华将马车寄放在这里,然后与曹婆去逛街买东西。

曹婆自五岁以后,再没有见过如此繁华的集市。|?2天±禧~小¨说D网~ <无?,[错[内}容?±她在阳河县虽然也去赶集,但那里是偏远地区的一座小县城,其繁荣和热闹程度远远不及重阳。

少华首先去买徐蓉要的东西,买了一大背篓放到荣顺号,然后又再去买布。

买完布,少华让曹婆将布送到马车那里,然后他自己一个人去段安平的铺子,找他聊会儿。

段安平的铺子里有伙计照看,两人到一旁喝茶。

“不是说你去邵州了吗?”段安平给少华斟茶。

“那边发水灾,我又回来了。”

少华大致讲了下邵州灾情。

段安平听完,嗅到一丝商机,问道:“荣公子去调粮,那他答应给我的一千担粮食……?”

之前段安平替徐家销售卖纸,后来徐家要将柔纸攒起来送去京城,于是段安平没了柔纸这项生意。拓跋于荣为弥补他的损失,答应赊给他一千担粮食,不过要等今年秋收后运来。

少华道:“拓跋于荣的粮食多得很!这个你不必担心。”

邵母回京之前,答应帮拓跋于荣与姜家说说,让姜家分给他一部分粮食。

姜家有上万顷土地,虽然山林、草场、滩涂等等什么地形都有,但其中可耕种的土地也有几十万亩。|′白§?马·书=$_院? ]?最,%-新¥章?.节′×更D1新>?|快>ˉ¨(注意这里的单位:一个是顷、一个是亩,1顷=100亩)

姜家只要稍微卖点面子,拓跋于荣就有了很大的粮食来源。

听到肯定答复,段安平就放心了。

少华问:“你知不知道刘氏他们的近况如何?”

自从少华“流放犯”身份暴露,刘氏要与他们切割,少华对刘氏就失去好感,甚至有些憎恶。不过这几天徐蓉频繁提到刘氏。原因是:曹婆在徐家做这做那,徐蓉说感觉像是刘氏回来了,她觉得省心很多。

少华觉得徐蓉是个重感情的人,她虽然与刘氏有诸多不和,但毕竟是一家人,于是便帮她问一问。

段安平道:“刘氏把他们租的那幢房屋买下来了,花了三百多两银子。刘氏想让月灵落户在那里,月灵不想落。她想自己买个房屋、开个买卖,自己立户。然后徐玉福也想自己开个买卖。总之,她们娘儿几个在为银子掰扯。”

杨月灵向刘氏要银子之事,段安平不鼓励、也不劝阻,反正由她去。谁会嫌钱多呢!

少华问:“刘氏的店铺还做着生意没有?”

“做着的。对了,原先在你们家做活的那个女的,就是带着孩子、后来丈夫婆婆全都到你家做活的那个,我看到她在南街开了家店铺,卖豆腐、卤肉,生意还挺好。”

“你是说家秀?”少华疑惑。

“对,就是她。”

段安平认识徐家做活的人,但有的人不太熟。

他道:“月灵去她店里买过卤肉,说实话,比月灵卤的还好。最厉害的是,她将豆腐做成卤味,好多人就是冲着她的卤豆腐去的。”

普通百姓好多人舍不得买卤肉,但又想吃点有滋有味的,卤豆腐物美价廉,正好弥补需求。

少华沉思一下,没有接茬。之前刘氏店铺本可以卖卤肉,但为了不与杨月灵酒楼的卤肉冲突,刘氏没卖。现在换成外人,反倒是卖了起来。

段安平道:“现在刘氏铺子也卖卤肉,不过,她卖不过那女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