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品采购方面存在一些浪费现象,一些部门领用办公用品没有合理规划,造成了不必要的损耗。王丽制定了新的办公用品领用制度,明确了每个部门每月的领用标准,并要求各部门提前提交领用计划。同时,她与办公用品供应商协商,争取到了更优惠的价格和更长的付款周期。在市场推广费用方面,王丽仔细分析了各项推广活动的效果,发现一些线下推广活动的回报率较低。她与销售部门沟通后,决定暂停这些效果不佳的活动,将资源集中投入到线上精准营销和口碑营销上。
销售经理李婷带领团队对市场进行了深入调研,进一步明确了目标客户群体的特征和需求。他们发现,年轻一代消费者对产品的个性化和便捷性有较高要求。于是,李婷调整了营销策略,推出了针对年轻客户群体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并加大了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推广力度。为了提高客户满意度,李婷还建立了客户反馈机制,及时处理客户的投诉和建议。有一次,一位客户反馈产品的包装不够精美,影响了送礼的体验。李婷立刻组织团队对产品包装进行重新设计,新的包装既美观又实用,得到了客户的好评。通过这些措施,公司的口碑逐渐提升,吸引了更多新客户,同时减少了对大规模广告投放的依赖,降低了营销成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各部门的成本控制措施初见成效。原材料采购成本有所降低,生产效率提高带来了人工成本的下降,财务资金使用更加合理,销售成本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公司的利润空间虽然还没有完全恢复到市场波动前的水平,但已经逐渐趋于稳定,为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一丝喘息的机会。林瑶和苏墨看着各项成本数据的改善,心中稍感欣慰,但他们也清楚,市场环境变幻莫测,成本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持续关注和优化,才能确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第二百八十八章:成本的降低林瑶和苏墨站在公司的会议室里,看着财务报表上那不断缩水的利润空间,眉头紧锁。市场价格的波动让他们意识到,成本控制已经刻不容缓。苏墨深吸一口气,率先打破沉默:“我们必须得采取行动了,成本降不下来,公司很难维持下去。”林瑶点头,眼神坚定:“没错,各个环节都要仔细梳理,能省则省。”苏墨召集了各部门主管开会,会议室内气氛凝重。生产主管张大力、采购经理陈强、财务经理王丽、销售经理李婷等围坐在会议桌旁,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严肃的神情。苏墨看向大家,说道:“想必大家都清楚公司目前面临的困境,市场价格波动,利润被挤压,我们要从各个方面降低成本,大家有什么想法,都说说。”采购经理陈强率先发言:“苏总,我觉得我们可以重新评估原材料的采购渠道。虽然和华源建立了合作,但我们也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我打算再去寻找一些潜在供应商,通过对比,争取拿到更优惠的价格。而且,我们还可以优化采购批量和周期,利用规模采购来降低单价。”生产主管张大力接着说:“生产流程上还有优化的空间。我和技术团队已经仔细研究过了,有些环节可以通过改进工艺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和时间的浪费。比如,在组装环节,目前的操作流程有些繁琐,我们可以简化步骤,同时对工人进行更专业的培训,提高操作熟练度,这样就能在不降低质量的前提下,加快生产速度,降低人工成本。”财务经理王丽推了推眼镜,说道:“从财务角度看,我们可以优化资金的使用效率。一方面,和供应商协商更有利的付款条件,延长付款周期,让资金在我们手中停留更长时间,以缓解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仔细审查各项费用支出,砍掉不必要的开支,像一些非关键的市场推广活动,可以暂时搁置。”销售经理李婷思考片刻后说:“我们销售部门也会配合成本控制。在推广方面,我们会更加精准地定位目标客户群体,提高营销投入的回报率,避免资源浪费。另外,加强与客户的沟通,提高客户满意度,争取通过口碑营销带来更多业务,减少广告成本。”林瑶听着大家的发言,不时点头,说道:“大家的想法都很好,关键是要落实到位。这是一场关乎公司生死存亡的战斗,每个部门都要密切配合。陈强,原材料采购这块你多费心,争取找到性价比更高的供应商;张大力,生产流程优化要尽快推进,确保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保证产品质量;王丽,财务资金的管理要精细,每一笔开支都要严格审核;李婷,销售策略调整要根据市场变化灵活应变,在保证销量的前提下控制营销成本。”会后,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陈强开始四处奔波,寻找新的原材料供应商。他穿梭于各个城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