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张二虎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脸上满是汗水,手里紧紧攥着张大山的银针包。
“哥,银针来了!”
张二虎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赶紧将银针包递给张大山。
张大山接过银针包,没有丝毫迟疑,迅速打开,取出几根银针。
“王三,李二,帮我按住他!”
张大山沉声说道。
王三和李二不敢怠慢,连忙上前,一人按住男孩的肩膀,一人按住他的腿。
张大山目光如炬,迅速找准穴位,稳、准、狠地将银针扎入男孩的体内。
随着一根根银针的落下,男孩的脸色逐渐恢复了红润,呼吸也变得更加平稳。
围观的人们见状,纷纷松了一口气。
“好了,总算是缓过来了。”
刘大夫也擦了擦额头的汗,
“这断肠草的毒性猛烈,多亏了你及时施救。”
“是啊,大山真是神医啊!”
“这医术,简直比镇上的老中医还要厉害!”
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对张大山充满了敬佩之情。
张大山并没有理会众人的夸赞,他再次仔细检查了男孩的身体状况,确定他已经脱离了危险,这才松了一口气。
“王三,李二,把他抬到济世堂,我再给他好好诊治一下。”
张大山吩咐他们。
王三和李二应了一声,小心翼翼地将男孩抬了起来,朝着济世堂走去。
张大山和刘大夫紧随其后,张大山神情严肃,目光始终紧盯着男孩,唯恐出现意外。
沿路的村民见状纷纷侧目,低声议论着。
有人窃窃私语,
“这张大山真有一手,真不知一个窝囊废咋突然成了神医。”
也有人扬眉吐气地说,
“人家就是有本事,你羡慕不来!”
济世堂的大门外,赵小梅正在擦拭前台桌面。
听到门外杂乱的脚步声,她抬起头,就见到王三和李二抬着担架匆匆而来,而两人脸上的紧张神色让她立刻绷起了神经。
“小梅,快开门,这儿有病号!”
王三冲她喊了一嗓子。
“哎,来了来了!”
赵小梅赶紧放下手里的抹布,快步拉开病房的门,
“快,把人抬进来!”
王三和李二将男孩抬到病床上,轻轻放下,
张大山大步跟了进来,目光如刀般扫过男孩的身体。
他向赵小梅吩咐,
“小梅,打点热水来,再把干净的被褥拿过来。”
赵小梅闻言点点头,迅速跑去准备。
“小虎,给我再烧些开水过来,注意灭菌,别把人再感染了。”
张大山继续指挥。
张二虎早已乖乖候在一旁,听到师父的声音,立刻小跑着去准备器具。
张大山坐到床边,将手指搭在男孩的脉搏上,细细诊了起来。
他眉头微微一皱,又松了开来,嘴角扬起一丝放松的弧度。
“毒素已经清得差不多了,但这孩子的身体亏空得厉害,得好好补一补。”
刘大夫点了点头,难得露出一丝轻松:
“这孩子命算是捡回来了,多亏了你及时施针。不然刚才那种症状,真是凶多吉少。”
张大山不动声色地起身,在一张空白的处方笺上迅速写下几味中药。
他边写边对站在一旁的王三和李二,
“王三,你负责煎药,李二,你盯着他的身体状况,按时来通知我。”
“如果有什么不对劲,立刻叫我,别耽误。”
“好,师父!”
两人异口同声答到。
赵小梅端着热水盆回来时,正好看到张大山站起身整理银针。
“大山哥,这孩子能不能很快好起来?”
她的声音里带着一点点隐约的担忧,却装得很自然。
张大山停下手中的动作,目光轻飘飘地扫过小梅,还未来得及开口,一旁的刘大夫却抢先回答,
“你放心吧,小梅,大山的针法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这孩子只要静养几日,没事。”
“大夫,我家大孙子怎么样了?是不是没事了?”中年妇女的声音里透着一股颤抖,甚至带着一丝近乎哀求的腔调。
张大山抬手示意让他们冷静,语气平静而不失稳重,
“命是保住了,不过身体情况不太乐观,需要好好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