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人丢大了的马寻不只是出了洋相,再次给马秀英抓到了机会。
军功还没有立下,险些就先丢了儿子的抚养权,这上哪说理去!
趁着其他人在忙,马寻在生闷气的坐到角落,还是外甥们良心好,一个劲的凑到他跟前。
朱桢就说道,“舅舅,您练的那些兵本来就是精兵强将,装备精良又久经战阵。父皇早就为您准备好了,上阵就能杀敌。”
朱?也跟着说道,“就是,中路军才威风。到时候必然遇到鞑子主力,苦战肯定不会少。舅舅的本部兵马都是精兵强将,正面阻敌的本事军中首屈一指。”
朱棣也连忙开口,“舅舅,跟着徐大将军才好,他用兵也沉稳,和您一个路数。”
马寻看了看朱棣,“是我跟他一个路数,还是我在他跟前就是个笑话?”
“舅舅,医官您最会用啊。”朱?的观察点就不一样,“中路军恶战不少,到时候会有不少将士受伤。您跟着救助伤兵,那可不就能保证中路军战力更持久、更强吗?”
孩子们都明白的道理,我居然此前都没有想到!
越发觉得丢人的马寻觉得自己还是小心点才好,朱元璋等人好听一点的说法是半年多前就在安排这些事情了。
难听一点的是至少提前一年多就在准备这些,或许是马寻想要跟着北伐的时候,朱元璋就在提前量身定制一下事情了。
汤和是没有打明白,但是道理还是知道的。
我这边是仗怎么打不明白,有些道理,皇帝的良苦用心也没有弄清楚。
那再回想一下,我这过去一年多时不时的想要请战,这得是多大的笑话啊!
越想越气,马寻就差救朱的耳朵了,“你早就知道这些,为何不跟我说?”
朱桢大呼冤枉,“舅舅,我也不知道是三路大军啊,那时候又没有制定。我只猜测舅舅肯定是跟着徐大将军,您肯定是跟着主力!”
本来是已经丢人了,现在是更加丢人了。
这么一想是冤枉外甥们了,他们也是无辜的,不该迁怒他们。
马寻就‘不耻下问”,“老二,你帮我琢磨一下啊。我要是跟着魏国公,我是不是只能在中军?”
朱?立刻说道,“肯定啊,您到时候肯定是跟着徐大将军坐镇中军帐。”
朱?不甘示弱的补充,“就是再战事紧急,徐大将军也不会让您临阵御敌。再说了,父皇调遣广德侯去了您帐下,那不就是为了临敌时指挥郭德成、陈清吗?”
马寻就连连点头,随即又开始忧心忡忡了。
徐达军事生涯的成就不用多说,这是大明最出色的帅才。
可是在他辉煌的军事生涯当中,岭北之战就是最为惨痛的,甚至可以说是他第一次真正的失利。
到底能不能为中路军带来一些改变,马寻现在也心里没底。不过肯定要小心一点,要尽可能的去提供一些帮助。
看着角落里的那群人,朱元璋说道,“平时聪明,也算是有远见,能看的明白朝堂的局势。偏偏就不会打仗,琢磨不明白就算了,他越想越糊涂,还非得跟自己较劲。”
马秀英没办法护短了,说道,“他肯定不能独自领兵,更不能让他和大嘴在一块。”
这一下轮到朱元璋差点心梗了,一个是功劳喂到嘴边都不知道怎么吃的发小,一边是必须要给安排到无比仔细周到的小舅子。
这两人要是凑一块,就算是再稳赢的局面都有可能败。
马寻就算了,从小也没学过兵法。
大嘴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早年还是有些能力,唯独就是不能带领大军。这辈子怕是也就这样了,当个偏将是没问题,主帅就算了。
马秀英压低声音说道,“打完这一仗,最多让他去练兵、检阅。
朱元璋摇头说道,“小弟先前说的有理,军中有些轻敌的风气了。他以后也能监军,这一趟保儿和老常识大体,天德也不错。只是其他人就难说了,整顿风气的事情还得是小弟出面。”
马秀英也不再反驳,这些事情可能也确实就属马寻合适。
朱元璋继续说道,“我准备是让傅友德跟着保儿,保儿压得住傅友德。”
傅友德是平定川蜀的第一功臣,但是在李文忠面前还是不够瞧。有着这么个能力出众的大将辅佐李文忠,那自然也可以放心。
马秀英心里也明白了,“让冯胜跟着老常?”
朱元璋不高兴的说道,“前年他冯胜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