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在这看似平静的对话背后,藏匿着他对即将离任良臣无比复杂的情感——既有作为君主的惋惜又有朋友间的关切。
“陛下言重了,老臣并非要背弃皇恩另谋他就。
实在是由于身体每况愈下,难以再胜任繁重政务。
然而老臣退而不休,将在京城开馆讲学继续贡献自己的余热,力求培养更多堪当重任的栋梁之才,也算是报效国家的一种方式吧。”
说这话时,阁老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透过眼前的一切障碍望见了一个充满希望的美好未来。
他的话里充满了对未来美好景象无限憧憬与期待,更体现出一颗拳拳爱国之心未尝有丝毫改变。
“既然阁老心意如此坚决,那么即便万般不舍也只能成全。
来人,立刻拟旨宣布加封陈循为太子太师,同时赏赐黄金千两作为颐养天年之资。
此外还要拨一府上好宅院供其安享晚年使用。”
最后这句话从龙口缓缓吐出,如同秋水长空中的最后夕阳,温暖而不失庄重,让周围所有的人都感受到了皇家独有的那份威严和慈悲。
这也算是一个简单的三留三辞,一般高官请求致仕,都要有这么一回。
两人心照不宣,虽然简单,但也算是按规矩走完了必要的流程。
陈循恭敬地叩谢了皇恩后,微微抬首,眼神中透露出不易察觉的轻松和洒脱,他缓缓转身,从容而潇洒地迈出了大殿。
众大臣见状,纷纷猜测今日朝会已经圆满结束,便开始在心中规划起后续事宜来。
正当大家都以为今天的议事告一段落的时候,李承影却再次开了口,打破了刚刚恢复宁静的大殿:
“陛下,微臣有本奏!”
这一举动让整个大殿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看向李承影,脸上写满了惊讶与不解,连皇帝天顺帝也不例外。
自从李承影入朝为官已过去近一年光景,但这期间,他上朝的次数用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至于提交奏折这种事情,更是从未有过。
通常情况下,当朝中出现弹劾某个官员时,被弹劾之人往往会立刻撰写一份自辩或请罪的奏折来表明态度、解释原委。
然而,这位怀来伯从来不是个循规蹈矩的人。
无论是遭遇到何种指责甚至攻击,李承影从不急于为自己辩解,反而总是按照自己独特的节奏处理问题。
有时候,当局面紧张到无法调和的地步,他会突然出现在金銮殿上,毫不顾忌周围人的眼光,对着那些诋毁自己的对手进行一番激烈批评与反击,那气势如同狂风扫落叶般锐不可当。
这次是怎么了,竟然主动上奏折?难道是他想利用这次赌局的胜利,乘胜追击,将文官彻底打服?这个念头在天顺帝脑海中盘旋不去。
一直以来,李承影给人的感觉都是稳重且不易捉摸,而此刻,他却一反常态地表现出如此积极的态度。
“奏来。”
天顺帝按捺不住好奇心,轻轻挥了一下手示意,目光里满是期待。
以他对李承影多年的观察与了解来看,后者绝不是那种会因为小利小惠就急于行动之人,当然这说的是对他身边亲近之人的态度。
若换作对手,则是另一番景象——敌人一旦落入其掌握之中,便犹如寒冬时节置身冰天雪地中一般无望求生,冷酷至极。
随着殿内侍从将那份沉甸甸的文书缓缓呈上龙案之上,整个空间都变得紧张起来。
“微臣近日受修武伯之邀,在其麾下进行了数次演练。
虽然只是粗略体验,但从那以后至今,左哨军整体素质已大为提升,基础训练算是勉强完成了。”
李承影用平日少有的谦卑语调向皇帝汇报着,语气中透出一股子认真负责的神情,“但微臣心中尚有疑惑未曾解开——这些训练是否真的能够起到实战中的作用?故此斗胆请求陛下准许,安排左哨军与其他各军进行一次友好交流切磋,借机检测训练效果同时帮助修武伯查找自身不足之处。”
说罢,这位年轻将领低下头去等待君王旨意下达,脸上写满了真挚与期待。
然而听完这番话之后,在场所有人都被震惊到了,包括高高坐在龙椅上的天顺帝也不例外——只见他目瞪口呆地望着阶下的身影,仿佛第一次见到陌生又熟悉的部下般不解。
四周官员们同样陷入沉默状态,彼此交换眼神透露着同样的意思:
天啊,这李承影到底是发了什么疯!明面上这是在提出一个合理的军队建设建议,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