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一声:“新鲜的凉皮,要吃的自己过来取啊,我可不给你们送到家去!”
另外几家听到动静,好奇这凉皮是个什么新鲜东西,纷纷凑过来看。
“这凉皮是个什么东西?”老邢端着碗过来看,碗里装着邢娘子做的炒饼:“喏!你嫂子为了证明自己的手艺还行,非得叫你们尝尝看。”
凉皮清凉爽弹,蔬菜丝脆嫩爽口。拌匀了来上一口,麻酱醇厚,香醋酸甜,最值得一提的是那辣椒的味道,方入口感觉嘴里好像烧了一把火,咽下去后这把火像是烧进了肚肠中,激出一身的热汗,浑身都跟着舒爽起来。
老邢被辣的嘶嘶直抽气,却控制不住动筷子的念头,惊奇道:“这就是辣椒的味道?哎呦好过瘾!真是奇了,怎么越吃越想吃呢?”
惹得邢娘子从自家窗户里探出头来骂:“你倒是拿回来叫我们都尝尝,自己站那儿吃的过瘾是咋回事儿哦!”
被老邢的表现吸引,其他人全都选择了加了辣子的料水,于是这日晌午家家户户都在嘶嘶抽气,又舍不得放弃,就着水把凉皮儿给吃完了,真是又痛又爽。
南乔家则是又摆满了一桌子,邻居们来的时候都没空手,四个人吃的直打嗝。
吃罢饭,家家户户都在家里歇晌。这工夫是一天里最热的时候,暑气旺盛,再强壮的人,这样酷暑中在田地里晒上个把时辰也撑不住。歇个午觉,等日头没那么毒了才好下地。
这样起早贪黑的干了三四日,田里的麦子总算全都收回来了。这还不算完,割下的麦穗儿在晒谷场晒干之后,还要脱粒。前面的人牵着牛马拉着石碾子一遍一遍来回的碾压,后头的人就用扫帚扫,把外面的壳儿压下来扫出去。
压过的麦子里面还混有大量的糠皮,需要经过扬风去壳,用筛子仔细筛掉混在里面的碎石子儿等,才能装袋放进仓库里储存起来。
筛出来的秕糠可以拿去喂鸡鸭,穷的吃不上饭的人家混直接把麸糠混在粮食里一起煮,虽然粗糙划嗓子,好歹也能糊弄一下肚皮。
整个麦收前前后后不过十来天,却叫大家都累的又黑又瘦。活儿一做完,瞬间只想躺在炕上睡他个天昏地暗。
麦子收获完的第二日,天上下起了雨。
“今年从开春到现在,这还是第一场雨呢!”南乔从洞口处往外看,天地间一片茫茫,洞口上雨水汇成了线,像是给山洞口加了一挂别致的水帘子。
他们这儿都能改叫一下水帘洞了,南乔想着,转念一想,这儿是水帘洞,那生活在洞里的他们岂不是成了猴子?
下雨天人容易犯懒,孟氏有一下没一下的搓着麻线,接上话:“今年我瞅着还是要旱,开春那阵子还有积雪融水顶着,咱们这山里还有水塘,没叫庄稼短了水,外头还不定什么样儿呢!”
南乔忧心忡忡,小冰河会造成持续的干旱,这山谷中的水能支撑个一年两年,三年四年,难道还能撑个十几二十年吗?华国历史上明朝的小冰河持续了几乎七十年,干旱加上低温,北方农业几乎绝收。那他们这一次呢?能不能真正熬过去?
她望着雨水中的玉米田,玉米已经长出了牛角一样的棒子,再过不久就该收获了。
华国历史上的四次小冰河,前三次人口锐减达到了五分之四,只有第四次,得益于玉米、红薯,土豆等高产作物救命,饶是如此人口也锐减了一半。
这是救命粮,一定得伺候好了!
一场雨后,干旱了多日的山林吸饱了水,变的生机勃勃。
一大早,乔三娘就来叫南乔一起出门:“雨后林子里定然出了不少菌子,我们去捡菌子去!”
捡菌子又好玩又有趣,捡到的菌子还能变成一家人饭桌上的美食。这种好事儿自然没人肯错过,就连翁老汉两口子也带了篮子兴致勃勃的跟了来。
一丛丛的菌子迫不及待的从落叶堆里、枯树脚下冒出来,胖嘟嘟的极为喜人。
南乔才走了不远就发现一簇杨树菇,挤挤挨挨的一大捧,菌盖只有指甲盖大小,还没有开盖,嫩得很。她小刀割了放进篮子里,留下底下的菌丝,指不定还能再长出新的来。
这一簇茶树菇仿佛意味着开张,紧跟着又在一段烂木头上发现了一簇黄色的树鸡蘑,还很嫩,拿来炒韭菜非常鲜美。除了树鸡蘑,这烂木头上还长了好些木耳,她也尽数采了,准备拿回去晒干了存起来。
上回翁老太太送她的木耳就非常不错,这回自己遇见了那当然不能错过。
“南乔,你看这菌子好漂亮!”乔三娘发现一簇蘑菇,高兴的喊。
漂亮?南乔回头,漂亮的菌子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啊!虽然不能说绝对吧,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