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的,滴水不漏。显得大嫂体恤小的,又顾了老的。陈娟虽然不满意,但也不好意思反驳,况且公婆很高兴,金柱也没有意见。
自小陈娟家孩子多,姐弟三个,陈娟是老大。陈娟从小就住在那三间蓝砖的老房子里,因父亲死得早,母亲已拼尽全力拉扯着他们姐三,哪还有能力翻盖整修房子呢,所以这三间房子,在别的房子推掉重盖,越建越高,屋里的布局也改良改进以后,它却还保持着它最初的模样,显得越发落后寒酸了。
这三间低矮的屋子,个子高的人蹦起来伸直手臂,似乎都能碰到它的屋顶。当然你想要进的屋来,还要弯着腰,谁让你个子高?而当你跨进它门槛的时候,你还要当心,你的大长腿,因不知屋里地面的情况而摔倒,屋里的地面是低于院里的地面的。这又是因为,村里的路面经修,比原来的老路面高度长了不少。一下雨,水往低处流,院子里就灌水,只有将院子用土填的比新的路面高,院里才会不存水。而老房子原来屋里的地面本是和院子持平的,这样一来,它就被土“”吃”进去了一截,所以当你跨进屋子,其实相当于是下了两层台阶。
这三间屋中间的一间陈娟们称之为外间屋,因为实在不能以功能区分而把它划分为哪一类,它即有可以烧炕的灶台,灶台上架着偌大的铁锅,也摆放着存水的大水瓮和洗脸盆,也有洗衣机和煤气炉,平时陈娟他们都在这间屋吃饭,它身兼数职,不是一个厨房或者客厅又或者洗浴间就能概括它的。
东边的一间屋里有一条贯穿全屋的大炕,和外面的灶台联通,炕上睡着妈妈和陈娟,还有妹妹。屋子靠窗的另一头摆放着沙发,写字台,写字台上不伦不类的摆放着大背头的电视机。通常有人串门都会经外间屋走到东屋来坐,因为这屋里有家里仅有的两个单人沙发。
西边的一间放着一个床铺,住着弟弟。还堆放着各种杂物。
这三间小屋是陈娟一家温馨的互相依靠的港湾,可在外人眼里,它或者不过是一个赖以苟活的男女宿舍。在农村,房子就是自己的脸面,当它毅然巍峨的崛地而起,默默的矗立在你的宅基地上的时候,它抵的过你一辈子吹的牛皮。
陈娟从小便梦想翻盖新房,能像别人一样将快散架的栅栏门换成油漆锃亮的大铁门,并且在新房里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屋,小屋可以随着自己的喜好收拾点缀,陈娟关上小屋的门,自己可以毫无顾虑的躺在自己的床上,再也不用担心,有人突然来串门,也不用和别人分享它,更不会去打扰任何人。
可这梦想最终没有实现,陈娟只有寄希望于自己的婚姻,在陈娟幻想着如何布置属于陈娟的三间小屋时,大嫂的提议,彻底击碎了陈娟的梦。
于她的懂事来比,陈娟不想显得自己斤斤计较,只得委曲求全,在她好心腾出来的房间里结了婚,陈娟曾打趣金柱,这房里的地板砖有的碎了一角,屋顶的灯也有个别的灯泡不亮,窗帘也不是陈娟喜欢的颜色,这屋里除了你,全是二手货。陈娟虽嘴上这样说,但也不想金柱难堪,于是顺便扑在了他的怀里撒娇,陈娟还在劝自己,修修补补,也不算太差。况且陈娟猜想:大嫂之所以这么做,或者是因为金柱家里缺钱了。陈娟从小生活艰辛清苦,体会到了没钱的掣肘,陈娟懂得没钱的酸楚。既然缘分让他们成为一家人,结婚原本欢欢喜喜的事情,陈娟不想大家因为没钱而为难。穷鬼杀恶鬼,实在太残忍,也太难看。
结了婚以后,在陈娟没有怀孕之前,一直都是太太平平,相敬如宾。陈娟总是抢着做家务做饭,甚至把院子里所有的雪都扫干净,尽量做一个好儿媳。
因为,娘家妈在陈娟婚前,千叮咛万嘱咐:当了人家的儿媳妇儿,一定要少说多做。要有眼力见儿。比如说,吃饭的时候,看见了公婆碗里没饭了,要主动去添饭……不要丢了咱娘家的脸,让人笑话咱没教养,陈娟深记教诲。
当然,陈娟也感谢金柱选择了自己。因为众位结婚对象都顾虑陈娟没有爸爸,又是家里的老大,而母亲越来越老,弟妹还小,陈娟则是家里主要的劳动力。娶了陈娟,恐怕要连带娶了一家老小,增加负担。所以,对象的事儿迟迟不定,只有金柱不嫌弃陈娟。
陈娟记得小时候,陈娟跟妈妈在狭窄的胡同里,跟一头老黄牛走了个对头。胡同狭窄,黄牛身上又背着沉重的背篓,不能使他们和牛同时经过,陈娟和妈妈便靠在胡同的墙边上,让黄牛先过。没想到黄牛十分通人性,走到他们跟前时,竟冲陈娟和妈妈点了点头,以示感谢。所以,在陈娟的认知里。动物都懂得感恩,何况人类。大家总归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