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瑶带来的消息犹如惊雷,炸响在鲁轩耳边。
苏学士死了?
怎么可能!
就在几个时辰前,他还与自已促膝长谈,虽未明确表态,却也未断然拒绝。
鲁轩强压下心中的震惊,追问详情。
霍瑶摇头,只说苏学士被发现死于家中书房,死因不明。
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着鲁轩。
这太蹊跷了,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
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保守势力在向他发出警告,或者说,是最后的通牒。
次日清晨,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令人窒息。
保守派官员一个个义愤填膺,控诉鲁轩结党营私,扰乱朝纲,甚至将苏学士之死也归咎于他,言辞凿凿,仿佛亲眼所见。
沈太监站在皇帝身旁,阴鸷的目光不时扫过鲁轩,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
鲁轩面色平静,仿佛置身事外。
他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也为此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有力:“诸位大人如此义正言辞,不知可有证据?”
周尚书和杨御史站出来声援鲁轩,指出控诉缺乏实据,纯属污蔑。
朝堂上顿时乱成一锅粥,双方争执不下。
就在这时,鲁轩示意霍瑶将准备好的证据呈上。
一摞摞卷宗,记录着保守势力多年来结党营私、贪污腐败的铁证,甚至还有沈太监暗中勾结外臣的密信。
皇帝脸色铁青,目光如刀般扫过那些刚才还慷慨激昂的官员。
朝堂上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朕,竟被蒙蔽至此!”皇帝怒喝,重重地拍案而起。
眼见局势逆转,沈太监凑到皇帝耳边,低声说了些什么。
皇帝的脸色变了变……
皇帝的脸色变了变,一种迟疑的神色在他眼中蔓延。
他挥了挥手,示意沈太监上前。
“陛下,”沈太监躬身,声音压得极低,却字字清晰,“老奴还有一事禀报,事关鲁大人……”他从袖中取出一份卷宗,双手呈上,“这是鲁大人与北狄暗中勾结的证据!”
朝堂上再次掀起波澜。
北狄,王朝的宿敌!
这罪名若是坐实,鲁轩将万劫不复。
周尚书和杨御史不可置信地看向鲁轩,眼中充满了疑惑和担忧。
鲁轩依旧面色平静,只是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
他早就料到沈太监会有此一招,毕竟狗急跳墙,也是人之常情。
他缓缓走上前,接过卷宗,随意翻阅了几页,然后抬头看向沈太监,眼神如刀锋般锐利:“沈公公,这份所谓的证据,恐怕是假的吧?”
沈太监脸色一变,强作镇定:“鲁大人,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这可是千真万确的证据,由不得你抵赖!”
鲁轩轻笑一声,指着卷宗上的一个不起眼的印章说道:“沈公公,你可知这枚印章,是先帝时期所用,如今早已废弃。而这卷宗上的日期,却是近几日的。如此明显的破绽,沈公公竟然没有发现?”
沈太监脸色惨白,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没想到,鲁轩竟然如此细心,连这么小的细节都注意到了。
皇帝勃然大怒,下令将沈太监拖下去严惩。
失去了沈太监的支持,保守派官员顿时群龙无首,乱作一团。
鲁轩抓住时机,开始了他的演讲。
他慷慨激昂地阐述了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他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震慑人心。
许多原本摇摆不定的官员,都被他的演讲所打动,纷纷表示支持改革。
皇帝最终同意,将鲁轩提出的改革政策进入讨论议程。
鲁轩看着那些原本反对他的官员,如今却一个个低下了头他转身看向霍瑶,却发现她正盯着自已,眼神复杂……
霍瑶缓缓开口:“你……究竟是什么人?”
霍瑶看着鲁轩在朝堂上力挽狂澜,激动得热泪盈眶。
她冲出朝堂,在无人之处,紧紧地抱住了他。
鲁轩感受到她的热情和爱意,两人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这来之不易的胜利,仿佛黎明前的曙光,照亮了他们未来的道路。
接下来的日子里,保守势力的主要官员纷纷被降职或流放,曾经不可一世的权贵们,如今如同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
鲁轩和他的盟友们乘胜追击,在朝堂上开始拥有重要的话语权,改革的议程也在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