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三塑强汉 > 第274章 心向青州

第274章 心向青州

可他还是默默地下定了决心。

他从之前蔡成的介绍中,看到了蔡成的深谋远虑。

用现代的话来说,蔡成具备有前瞻性的战略思维。

他及阎忠等凉州名士,对蔡成了解不多,只是一些传闻。唯一能证明蔡成才华的,就是那本流传到凉州的《诗词歌曲精选》,其上有蔡成所作的一些诗词。

但这又能说明什么?什么也说明不了。

贾诩之志不在文人雅士的趋风附雅,他期待的是指点江山,叱咤风云。

要想让自己的才华尽情发挥,就必须要有一个长谋远虑、能整体布局的明主。

现在,这位明主似乎已经出现了,就是这位比自己小了二十多岁的青年。

贾诩从蔡成的布局中,看到了蔡成对外坚决抗击和对内防微杜渐。

否则,他就不会把重兵从幽州到并州,一字排开,面向北方。他也不会派奇兵穿过河南地(河套地区),入凉州,抄了羌胡叛军的后路。

何况,之前有传闻,他是在奉旨率领护民军平复了乌桓叛乱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经凉州入三辅,在陈仓城下全歼十余万韩遂叛军。

可见,他在出兵平复乌桓之乱时,就已经想好了下一步的动作,同时也对京都方面可能出现的各种局面,做出了防范。

若是先帝不驾崩,他则以连平两处叛乱,立下大功。

如果朝堂有变,他的镇南军团则可以护住刘氏血脉。

如此长谋远虑,已经远超自己的思维和谋略。

何况,蔡成尽管如此大动干戈,却没有忽略青、冀两州。

他在青州布置的征东军团,就是确保青、冀无忧的举措。

而且,贾诩还从“征东、征南、征西、征北”等字号中,读出了这位成公子可不只是想护北方四州之繁盛。

他要“征”,他要平天下!

“修身、齐家、安国、平天下”,可是每个有志之士的毕生追求。

在整个大汉,贾诩从未听说有如此盖世之才,他却在成公子身上看到了。

首先,成公子温文尔雅,神态平和,以其不到二十岁年龄,自身修养绝对到了一定的境界,不可思议。

其次,其父之前只不过是贫困之地的东莱太守,而且还是没有任何背景的太守。但据传,在成公子的运作之下,没出三年,却能让先帝解禁州牧之封,成为青州牧。

当然,贾诩还不知道,现在的蔡立已经不是青州牧了。蔡成让他父亲把州牧之位,让给了荀彧。

而且说让就让,其父蔡立竟然没有任何反对意见,更对荀彧心无芥蒂,全力辅佐荀彧坐稳青州牧之位。

再次,以其三年便让青州富甲天下,其安国之能,已见端倪。

最后,从护民军的布局和旗号中,“平天下”之心昭然若揭。

如此明主,不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吗?

反正如果给自己三五时间,自己绝对做不出这些事迹。

既然如此,认年龄不及一半之人为主,又当如何?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贾诩才有些胆怯地小声问道:“不知护民军有多少兵力?”

这个问题倒是提醒了大家。

这护民军出自青州,现在不仅要守幽州、并州,还要守青州,怎么还有力量攻略三辅、威慑凉州?

这已经不可思议了。

结果人家护民军还没算完。

他们竟然还有一支乌桓军团,听起来是五万精骑,两万围歼牛辅,三万围歼李傕、张济。

最后,竟然还有一支征南军团,全歼郭汜兵马不说,竟然已经把洛阳给围住了。

蔡成瞥了一眼管亥、张杨、赵云三人。

这个问题他自己回答不合适,如果三人中,有人懂事,来帮着他回答,就最好不过了。

还是张杨反应快,马上开口说道:

“我护民军包括乌桓军团在内,共有三十五万兵马。”

张杨说完,凉州众人个个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不过,还是贾诩镇定。稍有惊讶后,就接着问道:“以一州之地,养三十五万精兵,该是很吃力的。”

这话看似直白,可却入木三分。

意思就是,你如何能养得起三十五万精兵?

这次是管亥抢着回答。

他看到张杨开口,也明白了过来,有些问题,还是由他们这些下属回答为好。

凉州名士明明是在考校大帅,哪能真让大帅如学生一般,接受他们这些人的考校?

“我青州历经四年发展,如今已经富甲天下。

“当前,青州人口六百余万,人均耕地二十亩以上。而且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