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三塑强汉 > 第205章 两难选择(1)

第205章 两难选择(1)

再比如说,那些朝廷重臣在发现刘宏支持新农体系时,并没有在朝堂上力陈,而是默默地发动世家大族的私兵,来个“兖徐犯青州”。

如果不是蔡成事先就把暗探洒入兖徐冀三州,如果不是蔡成提前联系黑山军,而黑山军因白绕而相信了蔡成,横穿冀州前来青州,以黄巾余党为名的“兖徐犯青州”,一定会把青州打得稀巴烂,他的“新农体系”自然也胎死腹中。

打烂青州,哪怕日后蔡成勉为其难,再重新恢复新农体系,青州也不会有当前这样富庶,更不会有能力援助冀、幽、并三州。

援助冀、幽、并三州可是蔡成战略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关系到能否占据朝鲜半岛,关系到边患,关系到冀州大平原对蔡成后续的战略展开。

蔡成的脸上,凝重万分。

蔡琰和管笃都在一旁看到了蔡成的脸色突变,心也跟着揪了起来。

他这是想到了什么?才会这么肃穆?

管笃小声的张口:“主公,你是否担忧新帝继位?”

蔡成摇了摇头。

谁继位都行,只要不影响自己的战力发展。

他担心的是天下大乱,而且是不按原本历史进程的天下大乱。

天下大乱,冀州牧贾琮如何取舍?

当前,蔡成最为关注的,就是冀州的发展。

如果贾琮有了什么歪心思,加之冀州世家大族众多,自己的大后方就没了。

冀州大平原对蔡成就这么重要?

当然啦。

且不说冀州大平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粮食产地,只说开滦煤矿、唐山铁矿、胜利油田……

仅仅是唐山铁矿的产量,就占据整个大汉疆域内的一半以上。另外还有数十种矿产存储量排在全国前五之列。

何况,冀州还是重要战略物资棉花的生产基地、油菜的生产基地。

同时掌控冀州大平原和幽、并两州,由冀州大平原向幽并两州提供物资援助,便可:

东据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进而觊觎瀛州,获取瀛州大量的金银;

向北可以震撼草原游牧民族,进而融合草原游牧民族;

向西可连通河南地(现河套地区)和凉州,进而连通西域,不仅可以获取西域极其丰富的特产,还可以形成向中亚、西亚进军的桥头堡。

向南不仅震慑兖、豫、司棣三州,而且还形成了泰山压顶之势。

东汉末年的曹操,如果不是他在赤壁一战中臊操作,他早就统一中国了。

即便赤壁大败,雄据整个北方,也给后来的司马家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让司马氏篡魏后快速统一天下。

可见,蔡成不仅要拿下青、冀、幽、并四州,还要逐渐拿下兖、徐、豫、司棣、凉五州。

所以,得到刘宏驾崩的消息后,蔡成足足一天都在机械地随军行走,基本都没有开口说话。

他要分析刘宏驾崩后可能的局势变化,关键是自己的到来,以及掌握青、冀、幽、并四州后,对本来历史走向带来的改变。

其实,摆在蔡成面前就是两条路。

一是保持现状,再发展两三年,让人口增长一些,让农耕发展起来,让东、北两个方向稳定下来。那时,就凭护民的军力、战力,蔡成有底气对大汉其他九州徐徐图之。

这是最为稳妥的方略,可以保证蔡成稳赢不输。

但这样做的缺点是,等他拿下益州和江南各州,起码要十年左右。

十年时间,估计那些割据的军阀,都要把益州和江南人口给折腾光了。

在蔡成的战略中,江南和益州的重要性,一点不比冀州低。

益州由于都江堰而被称为天府之国,成都平原同样是中国粮仓。不仅如此,益州还南连东南半岛、印度半岛,这两个地方同样是蔡成眼中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最后就是扬州和交州了,这是后世中国最为发达的区域,统称为“东南沿海”。

要想图谋南洋,必须先据扬、交二州。

南洋不仅是粮食产地,还是重要战略物资的橡胶产地和石油产地……

如果蔡成走稳妥路线,一统大汉就还需要十年,再加之图谋西域、东南亚和南洋,又需要十几年时间。

那时,蔡成就四十岁左右了,以东汉末年人的寿命,他还有精力和体力前往南美去搜寻土豆、玉米、红薯、辣椒等物种吗?

即使取回了这些物种,还有精力远征西欧,战胜罗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