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最强教练 > 第三百一十一章 尴尬的邻居之三

第三百一十一章 尴尬的邻居之三

其实,土耳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脱亚入欧时也是两头不讨好:一方面,土耳其不但大部分领土和人口位于亚洲,而且在民族结构、文化传统上也与欧盟的老成员相去甚远,何况德国等国早对土耳其移民不满了,所以欧盟国家长期以来一直不肯接纳土耳其;另一方面,土耳其虽然是穆斯林国家,但西亚大部分穆斯林国家都对土耳其的世俗化改革运动(特别是废除哈里发的运动)颇有微词,与土耳其也有不小的隔阂,只是近来需要面对共同敌人(异军突起的极端组织),他们才和土耳其站在一起。

的确,地理位置上的欧洲是一个相对明确的概念,但人文意义上的欧洲的概念相对模糊:在古罗马帝国时期,罗马人认为罗马帝国之外的地方(包括现在的德国)都不是欧洲;在中世纪,查理帝国崛起之后,中欧大体上纳入了欧洲的范畴,但北欧仍然不被认为是欧洲;后来,北欧融入了欧洲,某些西欧人仍然不认为现在的欧洲东部地区是欧洲,甚至由于土耳其的崛起,巴尔干半岛(古代的罗马帝国的领土的一部分)也被排除在了欧洲之外。

所以,“真正的”欧洲国家不认为土耳其是欧洲国家,但很多“真正的”亚洲国家也不认为土耳其是亚洲国家真是不足为奇。

其实,俄罗斯也有和土耳其一样的尴尬:古代的俄罗斯虽然是一个欧洲国家,但如前文所述,“真正的”欧洲人在中世纪就不把他们当作人文意义上的欧洲的一部分;近代的俄罗斯自彼得大帝改革以来一直在向西方学习,经济迅速发展,文化上也在向西欧靠拢,但由于他们在经济、文化上相对于西欧仍然落后,加上此时的俄罗斯由于东扩,其国土的大部分已经位于亚洲了,因此那时“真正的”欧洲人也只是勉强把俄罗斯当作欧洲的一部分,美国作家麦克·哈特在他的著作《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提及彼得大帝时,就明确地说沙俄时期的俄罗斯和土耳其一样,都是半欧洲国家;随后(在一定程度上是上述情况的结果),俄罗斯相继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并连同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十四个兄弟(其中有一些完全位于亚洲)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旗帜鲜明地与欧洲西部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抗,那么,“真正的”欧洲人此时当然不会认为他们是人文意义上的欧洲;直到冷战结束,这种情况才有所改观。

而“真正的”亚洲国家呢?谁能认为俄罗斯是亚洲国家?不认为俄罗斯是身为欧洲国家,在硬抢“真正的”亚洲国家的领土就算不错了!

不过俄罗斯的情况比土耳其好:土耳其已经衰落了,又不像海湾国家那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只能选边站;俄罗斯虽然不复苏联时期之强,但仍然是世界强国之一,又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自立山头。

但俄罗斯的自立山头给东欧的中、小国家出了难题:他们是应该站在“欧洲”一边,还是站在俄罗斯一边?别的不说,就说现在的乌克兰,亲俄的东乌克兰和亲“欧洲”的西乌克兰就在掣肘。这样的结果和土耳其一样——两边不讨好。何况,“欧洲”和俄罗斯都只是把他们当作棋子。

看来,不光是在体育领域,在整个国际局势中,位于两个阵营之间,和两个阵营“真正的”成员们都扯得上关系,又都没有密切关系的国家都要面临选边站的问题,也都容易在选边的时候改变立场,同时,也都容易由于改变立场而两边不讨好。

当然,澳大利亚有澳大利亚的难处,新西兰有新西兰的难处,土耳其也有土耳其的难处,毕竟大洋洲足联只有0.5个世界杯参赛席位,澳大利亚队、新西兰队想通过这0.5个席位进军世界杯太难了;欧洲足坛强队如林,土耳其队想通过世界杯欧洲区预选赛进军世界杯也很困难;而对于土耳其整个国家来说,加入欧盟意味着可以与欧洲西部的发达国家实现经济一体化,好处太大了。

所以,如果有实际需要的话,就算两头不讨好也得改变立场。不过,这种改变要有长远眼光,东来东倒,西来西倒的话,不但两边不讨好,而且也得不到利益。

这里顺便说一句,为什么澳大利亚篮协没有“脱大洋入亚”的打算?因为无论是男篮世界杯(改制之前叫男篮世锦赛)还是奥运会,大洋洲都有完整的参赛席位,澳大利亚男篮只要在大洋洲的洲际比赛中夺冠就能参加世界大赛,而“脱大洋入亚”就得为参赛资格跟中国队、伊朗队等球队拼命(特别是奥运会,亚洲只有一个参赛名额),实属自讨苦吃。

说了这么半天,我们不禁要问一个问题:既然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