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凌晨,2014巴西世界杯小组赛全部结束了。代表亚足联参加世界杯的四支球队——日本、韩国、伊朗和澳大利亚以0胜场的耻辱性方式出局。
尽管基于国际足联内部的复杂政治博弈,亚足联被削减参赛名额的事情不太可能发生。但亚洲球队在世界杯上,是“鱼腩”的代名词也是不争的事实。
亚洲足球在世界足坛究竟能否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中国足球未来的道路。
孱弱的亚洲球队!
本届世界杯,在几个大洲际足联中,只有亚洲唯一没有代表进军16强。也只有亚洲的球队,在小组赛中没有能赢下1场球。
日本与韩国、澳大利亚和伊朗都有明显的不同。日本队讲求控制与传球,这让他们在某些数据上可以说在世界舞台上也是鹤立鸡群。日本队的射门数据非常高,不及法国、阿根廷瑞士而列在第4位,但是也超过了巴西和科特迪瓦。在看日本队的传威胁球数为34脚,在32强中位居中上游。日本的问题还是出在攻防两端。一个是球队进不了球,另一个则是防守丢球太多,而丢了9个球球队澳大利亚显然毁在了糟糕的防守。而恰恰伊朗与韩国的问题不似乎防守,而是进攻。
但如果将进攻方面的数据综合起来看进攻效率,如图3,除了伊朗垫底之外。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基本半斤八两。进攻趋势好的球队基本都获得了出线权,而进攻乏力的球队,大部分都提前回了家。包括意大利、葡萄牙和英格兰这样的老牌劲旅。
与这些数据相辅相成。亚洲球队也普遍缺乏自己的球星。在射门,进球,助攻,传球,传威胁球这几项数据中,鲜有亚洲的面孔。要算耀眼的只有本田圭佑,他射门10次位列第11位,7次传威胁球位列第9。尽管本田已经算是头牌,但与世界舞台不算是巨星的哥伦比亚新秀,哈梅斯-罗德里格斯比较数据,依然没有什么优势。
这正如米卢所言,在中田英寿和阿里代伊之后,亚洲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球星。
原因呢?
看清楚亚洲球队的弱势地位,就应能从其中找到形成这种问题的原因。
首先要说的就是人种的问题,尽管亚洲人具比欧洲和非洲人身体更加灵活的特性。但足球除了灵活性之外,更要求身体对抗的力量,奔跑时的爆发力,以及往返移动奔跑的耐力。尽管不排除姚明,李娜,孙杨,刘翔等个别人的存在,在整体体质方面,亚洲人种显然是无法与欧洲人与非洲人向比较的。
除了人种这个先天问题。另一个问题,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恐怕还是源自发展滞后而与世界舞台长期形成的鸿沟。归结到数据,也就是亚洲球员在世界足球的中心——欧洲的立足人数。
还是以日本为例。本届日本国家队召回了12名在欧洲联赛效力的球员。这个数字可以说是创下了纪录。恰恰在球场上表现还算找得到的,也正是本田圭佑,长友佑都,冈崎慎司这样在欧洲能踢上主力的球星。(香川因转会曼联导致状态低迷,这是一个特例)。
日本同组的科特迪瓦除了门将西尔在科特迪瓦国内踢球外,其他22人均在欧洲个大小俱乐部效力。而哥伦比亚,除了少数7名在卡利体育,圣洛伦索,河床,麦德林竞技这样的南美老牌豪门效力的球员外,绝大部分也都在五大联赛的一线俱乐部踢球。
再说韩国这个小组。比利时与俄罗斯这两支球队自不必说。我们不太熟悉的阿尔及利亚,也只有少数3名球员不在欧洲联赛踢球。而韩国国家队的构成,则是以韩国k联赛,日本j联赛以及中超的混编阵容,加上关键位置上的几名海归球员组成。
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是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曾经一度实力强劲。甚至可以被看作是一支具备欧洲二流水平的球队。当时的球队中有在英超踢球的科威尔与维杜卡,还有年轻的布雷西亚诺与卡希尔,这些人无一例外都在欧洲五大联赛的一线俱乐部踢球,正是这一批人构成了黄金一代的澳大利亚队。随着这一代人的退役,新的一代人难以立足欧洲一线球队,整体滑坡也在所难免。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不得不说。那就是教练。在世界杯的舞台上,教练的能力将被无限放大。由于小组赛只有三场比赛,每一场比赛都决定球队的生死。在准备期以及小组赛期间,稍有失误就可能导致球队的败北。因此,教练员的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气是对于亚洲这在小组赛处于弱势地位的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