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最强教练 > 第二百五十五章 卡塔尔之三

第二百五十五章 卡塔尔之三

从飞机上望下去,卡塔尔就像是阿拉伯半岛突然伸入波斯湾的一个小拇指,其国土面积仅比天津市大一点点,过去卡塔尔的经济支柱是采珠业,除了洁白的珍珠以外,没有什么资源,到了18世纪中叶,卡塔尔已是全球珍珠生产量最大的产地之一。但如今,这个只有1.14万平方公里的荒芜之地已探明石油储量就达20亿吨,居世界第13位,它还拥有世界第3大天然气资源。人们形容它是一下坐到了石油聚宝盆之上的国度。2008年人均gdp达到7万5千美元,排在世界第三,仅次于卢森堡和挪威。多哈崛起的速度,就像是一场真正的海市蜃楼,它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建筑于沙砾之上——这块荒芜之地什么都不出产,除了石油。

卡塔尔90万人口中本地人不到一半,南亚,东南亚,欧洲,非洲的外来人口担当了这个富足之乡的大多数社会角色:家佣、司机、售货员、建筑工人,甚至包括政府公务员和现役军人。卡塔尔的社会很小,小到好像每个人都彼此相识一样:惟一的例外可能就是外劳。他们按国籍分成不同社群,自成一个天地。卡塔尔的石油和天然气工业部分是由美国人、加拿大人、英国人和法国人经营;政府单位的员工经常有巴勒斯坦人、叙利亚人、埃及人;计程车司机和餐馆员工则有许多菲律宾人、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一提起卡塔尔人,我们的印度导游十分不屑,说他们非常懒惰,国家鼓励卡塔尔人出去工作,付给他们比外国人高三四倍的工资,即使这样,也很少有人愿意。

然而有一个角落却生活着一些似乎被遗忘的人群,那就是这个国家的原住民—贝都因人。我们参观了当地的一个骆驼市场,这些骆驼的主人虽然也是同样的白袍,但和卡塔尔人那趾高气扬的状态截然不同,原来这些贝都因人属于少数民族,一直被阿拉伯人为主的卡塔尔社会所歧视和压制,国王并没有和他们分享财富,于是他们一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靠买卖骆驼,畜牧业为生。卡塔尔,原来你富庶的背后还有这样一面。

全国的石油财富只属于埃米尔家族所有,但政府为国民提供尽可能多的福利,作为卡塔尔公民,生下来就享受住房,医疗,教育免费的待遇,包括生活用电、用水都是免费的,他们不必工作,就可每月领到800美元生活费,国家还为每一位申请的卡塔尔人免费提供别墅。国王不需要人民纳税,一般的小生意每月只需象征性地缴纳20多元人民币的税金即可。不过这并非卡塔尔人财富的来源,最重要的收入还是来自外国人,因为这个国家几乎一切工作都是由外国人担当的,一个外国人来在卡塔尔无论是打工还是开店,都必须找一个当地人做担保,为其办理工作手续,每年也必须向保护人缴纳一定的费用,从几万人民币到上百万不等。一个本地人为十个外国人做担保不算多,一年下来就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如此不劳而获、衣食无忧的生活足以让大多数人羡慕,于是卡塔尔男人每天不是开着大越野兜风,就是泡咖啡馆,抽水烟,聊天,或者全家购物吃饭。与中国人“富不露财”的习惯迥异,在卡塔尔,露富是一种风尚,人们穿的长袍要用30多美元一米的进口高档布料缝制,手腕上戴的,也都是价值连城的世界名表,皮鞋、皮包、手机、汽车,总之一切都力求最好。而卡塔尔女人们,时刻关注着欧美时尚动向,挥金如土,在黑袍下尽可能地满足女人的虚荣。整个国家则努力用大把的金钱,大片的地皮,争先恐后地打造他们的“金色宫殿”,似乎非如此不足以标榜他们的富可敌国。

不知道以采珠为生的那一代卡塔尔人,在享受着国家优厚退休福利时,看到自己的子孙过着如此纸醉金迷的生活,会作何感想,想想当年科威特由于过于奢靡享乐的生活导致危机意识不足,被伊拉克占领的教训,卡塔尔人应该会引以为戒吧,坐拥黑金,但不能迷失在黑金下。

对于国际长途飞行来说,中转候机的时间至关重要。你可能会恢复元气,或者加倍焦躁难安,这完全取决于中转站的素质。在多哈国际机场的经验,让我意识到,一段原本难熬的时间,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变成一种享受。而这些,不仅事关资本,更是来自奢侈想象力的极致发挥以及背后的强大战略。

新的多哈国际机场预计2015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预计耗资120亿美元。预期年客流量将达5000万人次,每年处理300万吨的货物。新机场位于现有机场以东四公里处,占地1700公顷,一半由阿拉伯海湾填海而来,面积是现有机场的12倍,是多哈市的三分之二。新机场将有80个登机闸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