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和荒漠之间的桥梁!
一面是繁荣的中超联赛,一面是中国足球青黄不接的尴尬,中国足球的困惑在2012赛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中超style到底怎样才能给中国足球架构起一座腾飞的桥梁?
绿城主帅冈田武史的回答很妙:“中国足球想要改变现状,恐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现在的中国足球,感觉就像一个豪华的盛宴,有了世界级超级球星,顿时蓬荜生辉了。但大家要明白,在此之前,需要有人准备盘子,购置配菜,打理菜单,需要有很多人提前铺垫。我认为在目前这一阶段,中国足球或许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这些点滴渐进的积累。比如在青少年球员的培养上,还有本土教练的培养上,这些工作都不可能速成。”
舜天主帅德拉甘也给出了类似的回答:“很多人都说中国球员很有天赋,但是抱歉,联赛中我没有发现这样的球员,或者说我只是看到了一些经过不太科学训练、有很多相似缺点的球员。中国球员普遍是什么都会一点儿,但是基本上没有特点,阅读比赛能力不强,看问题只会看直线,能够曲线思考的几乎没有。我觉得中国球员整个被相对落后的训练方式给耽误了。你们必须从基础训练模式改变抓起,否则指望成年队请世界名帅来改变中国足球的命运是没有用的。中国足球的问题不在于成年队,成年队只是青少年时期积累问题的一个扩大和延续。”
从这些外籍主帅的话中,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如果抓不好青训,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再繁荣的中超,也只会是昙花一现。不过,反过来说,如果中超一直是一潭死水,那么青训工作大概也难以推进。所以,中超style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繁荣总比不繁荣来得好,但是更为关键的还是如何借着这股东风,全面推进中国足球的发展才是真的。
近几年中国足球呈现出国足疲软、中超红火的异常景象。随着亚冠名额的重新分配,以及亚洲杯与世界杯预选赛的成绩“捆绑”,中国足球这种畸形发展思路已经面临碰壁的尴尬,中国足协应该重新调整工作思路,把重心放在国足身上。
国足拖了联赛后腿!
中国足球这三两年在联赛上的大投入,不仅带来中超的红火,也推动中超球队在亚冠赛场上成绩的提升,一度让中国足球扬眉吐气。其中广州华南虎上赛季夺得亚冠冠军,是这种大投入带来的最大收获。但是这种收获犹如过眼烟云,不仅不能保持持久的发展,而且还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足球现状。
这个赛季中超球队在亚冠小组赛中的低迷表现,再次证明了中超真实的状态——没有真正的发展和提高。中超这两年大投入的资金,基本上都消耗在外援引进上。这种高薪聘请外援的行为,就像在“吃止痛药”——一停药,疼痛就显现出来。
亚足联竞赛委员会近日正在修改亚冠新的名额分配标准。由国家队战绩和亚冠成绩综合而成的技术平分,将成为亚冠名额分配的主要标准。由于国足近年来成绩惨淡,中超在技术评分中很可能被澳超所超越,成为东亚赛区的第四位,亚冠名额很可能被进一步削减,现在的3+1个名额很可能变成2+2个,甚至2+1个。
国足才是真正脸面!
现在中国足球发展很奇怪,一方面俱乐部在联赛中大把烧钱,另一方面国足的投入却极度萎缩。在高薪引进卡马乔失败后,中国足协在国足身上的投入,现在处于“勒紧腰带”的状态。此前刚刚爆出国字号球队教练普遍欠薪的新闻,近日又有消息称,国足新任主教练佩兰竟然没有专职的法语翻译,只能靠经纪人来协助工作。
这两年中国足协大力支持联赛发展,似乎想通过联赛的成绩提升来提高中国足球的形象。但是真正代表中国足球脸面的,依然是国家队的成绩。国家队的成绩现在甚至影响了中超在亚冠的地位,而且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预选赛的新赛程也在提醒中国足协,再不重视国足的成绩,可能中国足球处境会更加艰难。
2018年世界杯亚洲赛区预选赛由过去的10强赛,将变成更有利于中国队的12强赛。这个被号称是中国足球最大的“福利”,如果再抓不住的话,中国足球可真就没什么机会了。
11月29日,第四届中国足球发展论坛在京召开,由诸多国内足坛专业人士研究并发布调查报告。其中,《中超联赛商业价值报告》显示,中超联赛2013年总产值为17.8亿元,是20年前的35倍。不过,报告显示,中超各俱乐部在20年职业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