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实现财政公平竞争。这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财政监控小组第一任主席德阿纳说:“俱乐部财政监控小组的任务就是确保欧洲足球俱乐部的许可证制度,并且落实到53个欧足联成员当中,从而彻底贯彻财政公平竞争的理念。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一直面临着挑战。作为首任俱乐部财政监控小组的主席无疑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过,我与我的新同事,坚信能够完成监测和监督公平竞争体系,最终都是为了实现欧洲足球的财务制度的公平。这将有利于欧洲俱乐部更加公平,更加健康,更加稳定,更具可持续发展。”
2012年,欧足联向首批23家财务问题严重的俱乐部亮出红牌,决定暂时冻结这些俱乐参加本赛季欧洲赛事的奖金,直至其财务状况基本恢复正常。
可见,欧足联一直在为财务公平竞争做着不懈努力。而中国足协的作法恰恰相反,一直在为加剧俱乐部财务的不公平竞争而奋斗不止。
竞争是动力,过度竞争则产生破坏力。竞争的平衡性一旦打破,一种情况是垄断形成,扼杀竞争;另一种情况是相互残杀,同归于尽。欧足联正是因为看清了这一点,才会顶住压力,同财务不公平竞争做坚决的持续的斗争。
如果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暂时还不能同母公司断绝包养关系,那么就需要对“包养”有一个统一的规则,制定一个“公平包养法案”,为职业足球俱乐部未来实现真正职业化找到一个过渡的桥梁;如果将来全面学习欧洲模式,那么就要有中国职业足球的财务公平竞争法案。到了必须行动的时候了!
而在去年的11月25日,尚可文体以5年80亿的天价基本锁定2016-2020年中超联赛电视公共信号制作及版权,引发了业内的热议。值不值、如何卖、怎么分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争论的焦点。然而,正在进入收官阶段的中超和中甲联赛出现的“即时反应”也值得关注:天价版权很有可能让本已如火如荼的中超保级、中甲冲超和保级大战继续升级。而中国的职业联赛也应把握住历史机遇,从此告别苟活的时代。
众所周知,近年来随着政策环境的向好,中国职业足球联赛日趋火爆,中超和中甲投资的门槛也一路飙升,一位投资人喟叹:“如今中超投资两个亿都难保级”。然而,另一方面,由于电视转播、商业开发等权益的垄断和经营不力,中超俱乐部的收入却一直在原地徘徊。这就造成了很多俱乐部入不敷出、连年亏损,如果投资人没有超强的资金实力,在中超很难维持。
因此,这两年,在联赛的尾巴上,总有些奇怪的事情发生。有些俱乐部发现在中超难以支撑,所幸降入投资较少的中甲求得生存;同样,对于一些颇有实力的中甲球队,会在外界看起来充满希望的时候突然偃旗息鼓,似乎是放弃冲超——“好死不如赖活着”,已经成为中国职业联赛一大怪现状。
此番中超的版权拍出天价,俱乐部获得的分成将出现数量级的增长。如果不出意外,按照体奥动力的出价,中超联赛将在未来五年每年获得平均16亿元的版权收入,这无疑是此前无法想象的数字。由于垄断和开发不力,此前中超联赛每年获得的版权收入不及这个数字的十分之一,因此各家俱乐部获得的分成也少得可怜。此番中超拍出年均16亿的天价版权,如果粗略计算平均分配给16家中超俱乐部,每家将获得的分成高达1亿元。当然,目前分成的机制有待探讨,但各家俱乐部未来每年或可获得平均超过5000万元的版权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