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断命天师:将军独宠小命师 > 第101章 满园

第101章 满园

秋日的明德堂格外热闹,各地官员、商贾、学者纷纷前来,为的是参加首届学子们的展艺大会。整整三年过去了,当初那些懵懂的少年如今已经出落得大有气象。

清晨,叶知秧在书房翻看着学子们的成长记录。每一本竹册上都记载着他们的点点滴滴:第一次登台论学的羞涩,研习新知时的困惑,突破瓶颈后的欣喜......

"先生。"林青雨匆匆进来,"太医院的何大人到了,想先看看医学班的成果。"

何大人是太医院的新任院判,素以严苛着称。此次特意前来,就是想看看明德堂的医术教学是否如传言般出色。

医学班设在后院的药圃中。走近时,但见几位学子正在热烈讨论。

"这株当归的药性......"有人说到一半,见何大人来了,顿时紧张起来。

"继续。"叶知秧鼓励道,"就当是平常研讨。"

一个叫小翠的女学子壮着胆子说:"我发现这株当归,虽然个头不大,但根部发达,药性应该很足。因为它生长的位置特别,既能得到充足阳光,土壤又保持着适宜的湿度。"

"哦?"何大人来了兴趣,"如何证明你的判断?"

"请大人看这个。"小翠取出一个小巧的仪器,"这是我们根据西域商人的量具改良的测量器。可以测出药材的密度和含水量。"

她熟练地操作着,很快得出数据:"果然,这株当归的有效成分含量比普通的高出三成。"

"妙!"何大人赞叹,"把医术和算学结合,确实别开生面。不过,临床如何?"

"请大人移步。"另一个学子说。

诊室里,一位老者正在接受治疗。主治的是当初那个争执不断的李元锋,如今已经稳重了许多。

"这位老丈是远道来的,"他解释道,"右腿有旧伤,最近又受了风寒。我采用新旧结合的方法:一面用传统推拿手法活血化瘀,一面用西域的热敷法消除寒气。"

老者连连点头:"确实比单纯用药效果好。小神医的手法虽然特别,但很对症啊。"

何大人仔细询问了治疗过程,又翻看了详细的病案记录,满意地说:"不拘一格,却又条理分明,治学严谨。好!"

"何大人过奖了。"叶知秧说,"医者仁心,这是我们教学的根本。"

正说着,又有人来报:礼部的官员来看礼乐课的成果。

礼乐堂中,早已准备就绪。只见学子们排列整齐,正在演示一种新创的乐舞。

"这是我们根据各地民间音乐改编的。"王子明介绍,"把北方的雄浑、南方的婉约、西域的奔放都融入其中。"

乐声响起,舒缓中见奔放,细腻中有气势。礼部官员听得连连点头:"难得,难得。既不失传统之美,又有创新气象。"

"还有一个特别的发现。"王子明取出一份图纸,"我们发现音律与算学相通。用这种方法教学,学生们掌握得特别快。"

这时,又有人来报:工部侍郎想看看技艺班的成果。

来到工坊,一派忙碌景象。有的在制作机械,有的在研究材料,有的在绘制图纸。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小巧的水车模型。

"这是我们改良的新式水车。"一个来自江南的学子解释,"结合了西域机械的原理,效率提高了一倍。已经在我家乡试用,果然省力很多。"

工部侍郎仔细检查机械结构,又翻看设计图纸,不住地称赞:"理论与实践结合,而且想到了实用性。难得,难得。"

参观还在继续。每到一处,都能看到学子们的创新成果:有人把算学用于商业管理,有人把医术结合农桑改良,有人研究物理原理改进工具......

"最让我欣慰的,"叶知秧对前来观摩的官员们说,"不是他们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学会了如何思考、如何创新。"

来到最后一站——图书馆。这里不仅收藏着各类典籍,还有学子们的研究成果。最特别的是一面"智慧墙",上面贴满了师生们的心得感悟。

叶知秧驻足看着这些文字。有的在探讨治学方法,有的在分享实践经验,有的在提出新的见解。字里行间,都透着求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