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安宁并不知道海边发生的事情。
他只知道,工部这事,多半是能定下来的了。
只要安然上书,那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没能给工部要到全部过路费的三成,但是流民造路的三成也蛮好。
大不了,以后修路全让这批流民来!
朱安宁哼着歌,在几个太监宫女微微有些惊讶的目光中,走出了宫门。
然后很快便回到了工部官署那边。
恰好,赵集就在那门口附近。
于是,朱安宁得以咧嘴,告诉了他,这个好消息。
————————————————————————
“宋大人,那工部欺人太甚啊,我只是上门催催,却被那工部的人如此刁难,工匠什么时候爬到我们读书人头上了?!”
鸡笼山下,那国子监里,那之前去工部的尖酸鸟人,正是那苟由泰,他在那忿忿不平地说着自己的遭遇。
当然是添油加醋的那种。
而屋内,可不仅是只有宋讷一人,好几个讲经先生,也在屋内。
虽然他们都不喜欢苟由泰,但是,听着苟由泰的描述,却也是觉得工部太过分。
六部末流,应该就要有六部末流的样子。
他们都知道重阳登高快要到了,国子监必须得风风光光才行。
国子监有面子,等于他们有面子。
“工部不就是负责营造修葺的么?他们有何理由拒绝?!”
有个讲经先生是轻哼了一声,看着就很是不爽的模样。
苟由泰听见有人帮他说话,那是连忙跟上补了句。
“正是!那工部的人,态度极为恶劣,说什么他说不修就是不修,让我们自行解决。”
“真是笑话,若是这国子监的房舍坏了,要我们这些先生去修,那还要他工部干嘛!”
另一个先生也是补了句。
宋讷在那皱着眉头,久久没有言语。
下面那七八个人,却是已经群情汹涌。
“这事必须要说个明白!!!”
很快,这群先生便得出了个这个结论。
宋讷看着这事应该是按不下去了,他也懒得管。
“诸位莫要把事闹得那么僵就是。”
他撂下话语,算是打了个圆场。
实际上,作为国子监的头头,他也有点不爽。
这才没有阻止众人。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这都不用猜。
无非就是拉亲朋,拉同窗,骂那工部就是。
他们国子监是文人不假,但是绝没有御史那样的权力。
但是换个方向考虑,那就是他们骂人可是不用像御史那样负责的。
如同老朱所言,文人,最爱就是嚼舌根,甚至比那街口大妈,还爱嚼。
须知道,鸡笼山其实就在城北那,距离繁华闹市并不远。
文人添油加醋,加工信息的能力,本就是极强。
这国子监的讲经先生,更是其中的翘楚。
国子监外那条路,原本只是一条城里的无名道路。但是因为国子监在今年搬到了此处,也是慢慢繁华了起来。被人称作成贤街,两旁是店铺林立,不管你是真的文人雅士,还是说只是想附庸风雅装装b,这地方的茶馆,都是个极好的选择。
而那些讲经先生们,此时就是在那茶馆内,故意大声地讨论着今天苟由泰在工部遇见的事情。
当然……不出意外的,依旧是添油加醋,甚至已经开始凭空捏造。
本来信息传递过程中,有效性就会衰减,真实性会被扭曲。
国子监那批人,还故意编点什么工部飞扬跋扈,说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边上的人如何如何嘲笑之类的桥段。
直接拿捏情绪。
点爆茶馆。
在此之前,这茶馆还在讨论诗集,而现在,话题已经转到了工部是不是疯了。
没有哪个读书人,或者觉得自己是读书人的人,能接受工匠部门说话这般大声。
一时间是口诛笔伐,群情激奋。
虽然有少数还算理智的人在那里,劝慰几句。
但是大势就是,骂工部成了茶馆的主流。
让坐在角落休息的朱安宁,是一阵愕然。
工部那边的事情,是安排了个大概。
从赵集到他到剩下三司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