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边,没田种,没工做,就是只能靠朝廷赈济对吧。”
朱安宁直接把话题引到了流民上面,让皱眉的朱标,沉默了下来……
“……”过了不知多久,朱标才重新开口:“若你是说他们安置的问题,无需再多言,这已经是定好的事情,草房和勉强过个冬的赈济粮,已经是目前大明的极限,洪武七年灾到现在,我们也没法子了。”
朱标,是肉眼可见的有些急了起来。
比起老朱的铁血,朱标是要柔和许多的存在。
连他都说没办法,那大概,已经是连他都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
“太子,您先听我说,那草房绝对熬不过冬,几年暖也有限!他们既然有了赈济粮,那证明基本口粮是够的,再添点!直接转我工部匠籍,那未来修路以及运河水利等基建需要的民壮,不就齐了么?!”
朱安宁说到激动处,甚至还拍了拍桌子。
劳动力问题,确实是明初的一大问题。
各朝各代的初期,一般都是劳动力不足的同时,产粮也不足。
明朝也不例外。
不然老朱也不会推行军屯制。
“嗯?你这想法……倒是新鲜……只是,那流民真的愿意入匠籍……须知道,匠,可是……”朱标没有说下去,但是朱安宁已经理解了他的意思。
“喂饱了,爱入的入,不入的留浙江就行,我不强求!但是太子,钱粮你得给我点啊,这事总不能又是我掏钱了吧,这给大明做贡献虽然是我的荣幸……但是这个荣幸得太多,我也有点顶不住了……”
这话说到这里,朱标也是有点不好意思。
好像好些产业,都是朱安宁自己投钱搞起来的……
“咳咳,你怎么不问父皇要钱……”
“陛下?陛下不是刚罢了我少詹事么……而且,陛下,还是有点抠的,问他要钱银,难难难……”
“咳……父皇没有那么不堪……”
“哎呀,也就是在太子你这说了,陛下还真抠。”
朱安宁又是一杯茶水下肚,说得是毫无畏惧。
自从和朱标在朝堂上折腾了几次过后,他就已经把朱标当成是同辈大哥那种人了,说话自然是没那么多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