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却直接站了起来。
“我备好了足够的粮,薪柴也备了不少,但是……被征调了不少……”
征调去哪里,安然没说。
但是朱安宁猜都猜得出来。
“那若今年是冷冬,草屋可是会死人的啊。”
“……有时候,你只能做好,而没办法做到最好。”
“看来安大人也不信今年会是暖冬。”
“不仅我不信,朝中也没多少人会信。”
“但是又能如何?”安然是说得直接。
比起那些弯弯绕绕的各朝代中期。
明朝初期,依旧还是有些铁血的味道。
朱安宁已经听出来,给流民们造草房,是朝中上下,甚至地方的折中方案。
为了让方案具备合理性,他们甚至可以让钦天监说暖冬这样的话……
“若是我有办法处理这批流民呢?”
朱安宁抬起眼眉,看向了安然。
“你有法子?!”安然顿了顿,却又是苦笑着摇了摇头:“我知道赌天气好与不好,对他们不公平,但是朱大人,这是好几万人,不是你说安顿就能安顿的……我举全浙江之力,给他们搭好草房,算是极限了。”
“流民入匠籍,今年工部若是停下一些中央官署宫殿,包括地方的官署的修葺,用之前您备好的储粮,再挤出点官仓的钱粮,养这几万人个数月总归是可以的吧?”
朱安宁,提出了一个相当大胆,大胆到安然都忍不住咋舌的方案。
“然后呢……”
“然后用这两月,在下雪前!全面修通江南到应天一带,特别是浙江沿海的官道!待他们熟练了,明年还可以往上运河疏通,刚好也可以继续。”
“这是何用意?”
“几万人,在那耗着,佃户也不是时节,做短工浙江也不需要这么多人,为何就不能用起来呢?这叫以工代赈!”
“吃喝住怎么办?冷冬怎么办?”
“吃喝用储量,住的话,把他们活动起来自己建房子,也好过住草房!”
“让他们建……这谈何容易……哎。”
“不试试,您怎么知道不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