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会管你这些。
直接就是闷声问了句。
“有意见?”
“臣……臣这是高兴……”
“高兴你就笑一笑,别再这苦着个脸!”
“是……”
大殿,老朱直接了结了此事。
明面上。
但是背后呢?
依旧是风云涌动。
安然正在自己府邸写着奏章。
他需要起文,然后让众臣署名。
他要做的事情很简单,那便是保住安宁。
而锦衣卫营地里,毛骧正在抽刀砍向木桩,似乎是在发泄无边的怨气。
“等着,只要陛下还需要我,我便倒不了,来日方长……”
至于更遥远的永乐庄里。
于华司铁申领着王绅,跟在胡修道的身后,是摸到了乡学那。
说是乡学,其实已经扩建成规模极大的建筑群。
十里八乡,不少人都会选择来这边上学。
倒不是说这乡学能够让他们进学。
而是朱安宁承诺,乡学出来后,可以给他们一份体面的行当。
众所周知,永乐庄的人,日子是过得极好的。
于是,这乡学人数是节节攀高,以至于最早的那几间校舍,早就容纳不下这么多的人。
朱安宁按照自己的需求和学生的志向,粗粗地分了几个所谓的专业。
按需授课。
当然,最初的基础课程依旧是认字和写字。
这是对外乡人而言。
本庄的学生,是早就过了那个阶段。
永乐庄相对充裕的生活水平,也让他们得以接受更多的文化教育。
比如胡修道这批。
他们是已经开始接触四书五经。
朱安宁并不觉得这些东西就是绝对无用,只是说古代很多解释过于刻板而已。
于是在这个基础上,他是加了非常多额外的资料给到方孝孺的。
他也明确和方孝孺说明了,这些东西只能由他来教。
外聘的先生教不得。
而这些额外的资料,现在便到了于华三人组的手里。
对于学生们来说不过是稀松平常的学习资料。
但是对于于华来说,这可是瑰宝。
无可匹敌的瑰宝。
比起宋慎抄写的那些要更多,也更好。
毕竟是用来培养村里的读书郎的。
朱安宁可是下了一番苦工的。
《石灰吟》《临江仙》《咏梅》《明日歌》一类脍炙人口的诗词,那100%是抄了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