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似的缩了回来,脸颊红扑扑的,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心里却想着:一定要好好帮他,让他少操点心。
刘梅:默默付出的实在人
刘梅话不多,却最是勤快。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打扫医馆,地板擦得能照出人影,药柜上的灰尘都擦得干干净净。病人看完病离开后,她总是第一时间上前收拾,换床单、消毒器械,动作麻利又仔细。有次一个病人不小心把药汤洒在了地上,她二话不说拿拖把过来清理,还笑着安慰对方:“没事没事,不碍事。”
她知道张大柱喜欢吃村里的腌菜,就从家里带来坛子,在医馆后院腌了萝卜、豆角,每天早上给张大柱配粥吃。张大柱每次吃着腌菜,都赞不绝口:“还是你腌的菜好吃,比城里买的香多了。”刘梅听了,嘴角偷偷上扬,第二天就会多腌点,分给王秋香和胡秀英一起吃。她还学着城里人的样子,在医馆门口摆了几盆花,都是她从路边捡来的野花,细心养在花盆里,开得热热闹闹的,给医馆添了不少生气。
有次张大柱去山里采药,不小心崴了脚,一瘸一拐地回来。刘梅看到了,二话不说就去烧热水,拿了红花油出来,要给他揉脚。“我自己来就行。”张大柱不好意思地说。刘梅却坚持:“你这是为了医馆才崴的脚,我给你揉揉能好得快。”她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给他脱了鞋,用热毛巾敷了敷,然后倒上红花油,轻轻给他揉着脚踝。她的动作很轻,力道却恰到好处,揉得张大柱舒服地叹了口气。刘梅低着头,长长的睫毛垂着,认真地揉着,额角渗出了细汗,却丝毫没有察觉。张大柱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心里暖暖的,想说句谢谢,却又觉得太见外,只能把这份感激记在心里。
晚上关了医馆,四人经常围坐在医馆后院的小桌子旁,就着月光聊天。王秋香会讲村里的趣事,胡秀英会说今天遇到的奇葩病人,刘梅就安静地听着,时不时给大家添点茶水。张大柱看着她们说说笑笑的样子,心里踏实又温暖。他从怀里掏出钱袋,把这个月赚的钱分成四份:“这是这个月的工钱,你们拿着,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
三个女人都愣住了,王秋香推了回去:“我们跟着你吃跟着你住,哪能再要你的钱?”胡秀英也说:“是啊大柱,医馆刚起步,用钱的地方多,你留着吧。”刘梅虽然没说话,却也摇了摇头。张大柱把钱硬塞到她们手里:“拿着,这是你们应得的。你们跟着我出来,就是一家人,我不能让你们白干活。”他看着三人红了的眼眶,继续说:“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的,等医馆赚了大钱,我给你们在城里买大房子,让你们都过上好日子。”
王秋香忍不住抹了抹眼泪,胡秀英笑着捶了他一下:“谁要你买大房子,只要跟着你,住哪儿都开心。”刘梅也重重地点了点头,眼里闪着泪光。月光洒在四人身上,暖暖的,医馆后院的花香混着草药的清香,在夜色中弥漫开来,温馨又安宁。
日子一天天过去,医馆的生意越来越好,张大柱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不少人慕名而来。王秋香的药抓得越来越准,病人都说她抓的药效果好;胡秀英的账记得越来越清,医馆的开销打理得井井有条;刘梅把医馆打扫得一尘不染,病人都说这里比大医院还干净舒服。她们三人各司其职,把医馆打理得有声有色,让张大柱省了不少心。
有次张大柱收到一封感谢信,是之前一个被他治好的老太太寄来的,信里说:“张医生不仅医术好,身边的几个姑娘也都是好心人,待人热情又周到,去你那看病,心里都暖烘烘的。”张大柱把信读给三人听,她们听了,都不好意思地红了脸,心里却甜滋滋的。
这天晚上,张大柱看着三人忙碌的身影,王秋香在灯下抓药,胡秀英在核对账目,刘梅在收拾诊室,心里充满了感激。他走到三人身边,认真地说:“谢谢你们,有你们在,我心里踏实多了。”王秋香抬起头,笑盈盈地说:“跟我们还客气啥,你是我们的主心骨啊。”胡秀英也笑着说:“就是,我们跟着你,心里才踏实呢。”刘梅虽然没说话,却重重地点了点头,眼里满是真诚。
张大柱看着她们,突然觉得,这繁华都市里的医馆,因为有了这三个女人,才真正有了家的味道。她们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支持着他,回报着他,让他在这陌生的城市里,不再孤单,不再迷茫。他知道,不管未来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她们在身边,他就有勇气去面对,去闯。夜色渐深,医馆里的灯光却依然明亮,映着三个女人忙碌的身影,也映着张大柱脸上满足的笑容,温暖而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