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婶子冲王桂一笑,拿起来,尝试地小小地抿了一口,“呀,甜汇汇的呢。”然后又喝上一口。
“来。”赵山坐在炕沿上,拽出烟来,递给李婶子,给她点燃后再自己抽上。
李婶子抽着烟,抬头往上瞅。
她一进门就看到墙上挂着的两张奖状,此时不禁多看了两眼。
附近十里八乡的,都是她一人保媒,消息灵通,李婶子记性也好,目光从“春猎第一”的奖状上挪下来。
她转头看房间内,赵家的是老房,里子却不简单。
院子里拴着八条狗,旁边挂着五六半和机枪管两棵枪,炕柜上面堆着皮张,桌上摆的小淘气和易拉罐汽水。
李婶子为这么多人拉线,也没被如此招待过啊。
她拉住王桂的手,笑说:“咱小江这回是又出息了哈。你说这谁家姑娘进了咱的门,不是享福啊?是她修来的福分呐!”
“姑娘进了咱家的门,那就是一家人了呀!”王桂性子好,从来就不喜欢婆婆刁难媳妇那一套。把人家心里整难受了,那儿子不也难受吗?
李婶子虽说的是场面话,但王桂听了眉开眼笑:“妹子,为咱家江儿的事儿,辛苦你了哈。”说着手还在李婶子手掌上拍拍。
“自家孩子的事情,能不上心吗?”李婶子撅着嘴嗔道。
真要论的话,李婶子和王桂还是出了五服的亲戚,说赵江是自家孩子也没毛病。不过这种亲戚也就在农村算亲戚。
“为咱小江,我可是在石家说顶了,嘴皮子都说破皮了。”李婶子边说边给王桂看她的嘴唇。
这也是媒婆的常规操作,向人说明自己多重视上心,费了很多心血,多要些钱。
王桂和赵山对视一眼,王桂大手一挥,嘴角一扬,颇为豪气地说:“妹子,等江儿婚事成了,看我和你哥咋谢你的!”
“好呐。”李婶子倒被王桂的气势整的挺开心,“我不担心这个,就是为了孩子的事儿成!”
一旁的赵山听到,把头一扭轻轻扯了下嘴角,寻思你就惦记这个。然后心里又想着王桂,这娘们儿口气狂的很!
短暂一瞬,赵山又笑呵呵地把头转过来,说道:“妹子啊,你看看,这上门有啥要注意的不。你再和我们讲讲,我们心里有个数。”
“是啊妹子。”王桂也应道。
流程赵家已经打听清楚了,但还是听专业的再说说,保险点没错。
李婶子一笑,看着中赵山夫妇、赵江兄妹都端正身子,目光炯炯看着她的样子,心里不禁想石慧能进这个家门,遇上这一家子,真是幸福!
作为媒婆,李婶子也是有自己的职业操守的——她不干那种为了钱,祸害姑娘跳进火坑的事。
骨头归骨头,肉码肉,她会把方方面面讲清楚。
除非是女方家真的穷,愿意为了礼钱嫁出去,李婶子不会干涉人家家事。
但她是心安的,图每天夜里能睡安稳觉。
所以李婶子作为媒婆的名声挺好,打出了声誉,让其他后来者搭不上这个营生。
能为赵江、石慧这一对郎才女貌,两家口风都好的牵线,也是李婶子媒婆生涯中的可圈可点。
“你们放宽心,没有啥特别要注意的,到上门这一步了一般不会出啥岔子。”李婶子先宽慰了他们一番,再接着说道:“我们这边,都是按着老礼来的……”
然后她就一一地把完整上门定亲的老礼讲了一遍,细到谁先开口说话,谁和谁说话,谁走前边,进屋了一般咋坐,都该干啥,充当啥角色都掰扯明白了。
不仅讲了要怎么做,还讲了为啥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什么尴尬的局面,还举了例子,挺有趣的。
一番话下来,赵山他们不用特意去背,都能记住了。
“其他的也就没啥了。”李婶子一口气讲完口干舌燥的,拿起汽水喝完尾巴。
赵江听完也是佩服,媒婆做到这种地步,把门门道道弄清,也是不简单。
“妹子,我再给你开一罐。”王桂看到李婶子摇了摇易拉罐,忙起身想去拿汽水,被李婶子挡住。
“不用了,我还是喝茶吧。”李婶子笑着摸了下嗓子眼,“喝汽水涨肚子。”
“是,这玩意儿图个新鲜。”王桂说。
“刚才李婶子说的,记住了吗?”赵山拍了下儿子,“有啥不懂的赶紧问。”
“记住了爸。”赵江说道,“都明白,都明白。”
“小江瞅着就会来事,不怕。”李婶子笑说。
和石家约的时间是九点,李婶子看了下墙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