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江先把选定的平整冰面上的雪给扫到一旁去,方便干活。
现在的冰面厚,少说都有三四十厘米。
赵江握住十字镐,尖子狠狠地砸到冰面上,反馈回来的震感让手微微发疼,却只出来一个拳头大小的小坑。
不过赵江很快就调整了发力,高高举起十字镐,在最后砸下去的时候,微微松手虚握,这样虎口那儿就没那么疼。
冰面上碗口大小的坑洞很快扩大成盘子大小。
这时向登峰也从火堆旁走来,拿起一把十字镐:“哥,我也来。”
在向登峰狠狠朝冰面砸下后,赵江趁着他举起手的空隙往下砸,两人就这样你一下我一下,配合默契地凿坑。
没一会儿的功夫,两个人身子都出了汗,头上直冒热气。
大概二十分左右,两人便挖出一个大概半米长宽,深二十多厘米的冰坑来。
赵江大概感觉了一下,大小不够,抄网放下去还不太顺手。于是又用十字镐敲打边缘,将坑给扩大,方便待会儿操作。
冰坑不是直上直下的,稍微下面点儿地方留有落脚处,空间不算小。这水深起码有两三米,数九寒冬的,掉下去真就上不来了,还是得小心些。
向登峰有些迫不及待,把十字镐一丢,拿起抄网就站下去,弯斜着身子,往水里捞。
结果除了捞上来一堆碎冰外一条鱼儿都没见。
见他不死心还想下网的样子,赵江笑道:“等会儿再捞。鱼儿过会儿才能聚过来。”
冬天鱼儿聚集在冰面下,水里的氧气消耗得越来越多又没补充,而且越是大鱼需要的氧气越多。
冰面开了洞接触空气,鱼群就会从下面慢慢游上来,这个过程没那么快。
忙活完一阵,赵江和向登峰都是喘着气,赵江把着兄弟肩膀:“走,去烤会儿火,把汗给烤干,免得着凉了。然后去你敲的洞那边捞鱼。”那个洞口应该能见鱼了。
感觉火堆火势有些见小,两人又去旁边的芦苇荡抱了一大堆割断的毛苇子来,添在里面。
两人在火堆前暖手,瞧见胡华清那边正好甩了一网到岸上来,鱼啪嗒啪嗒在冰面上蹦跶着。
数量不多,大概四五条的样子,鲤鱼和一些杂鱼。
胡华清一网未停,换了个方向,接着下网。每次虽然数量不多,但都有收获,看得向登峰心里直痒痒。
赵江手凑近火堆烤着,又暖了会儿后背,瞧见向登峰面色也红润了些,就叫上他去捞鱼。
向登峰打的冰窟窿表面已经结了一层薄冰,他一十字镐下去给敲碎,再用铁铲子把碎冰给扫出来。
两人都瞧见水面下闪过的鱼影。
“江哥,我先抄上几网。”向登峰搓着手兴奋地说。
赵江含笑,“去吧,踩实了。”
向登峰双手持着抄网,看着那些鱼影,慢慢地浸到水里,然后缓缓俯下身,让抄网在水中使劲儿地搅动起来。
感受着从抄网中传递来的挣扎,向登峰一喜,两只粗壮的大胳膊瞬间发力,咬着牙将抄网猛地一提,往岸上甩。
“登峰,有大鱼啊!”赵江惊喜地喊道。
向登峰一网下去,出来了六七条活蹦乱跳的鱼,杂鱼居多,其中有条草鱼大概两三斤重,蹦得最欢实。
不过冰面上的温度比水下低太多,没多久这些鱼就全部僵了。
向登峰也是不停手,一网下去接着一网。就是这种每次都是未知数的收获感,让人欲罢不能,总想着再来上一网。
赵江见他踩得挺牢靠,就去旁边芦苇折了芦子,捡起地上冻得邦邦硬的鱼儿,掰开它们的鱼鳃,将苇子穿进去,再从鱼嘴里出来,全部串在一起,聚堆儿放。
把胡华清那边的也串好后,赵江让他上岸休息会儿,拿了抄网去另一个新打的冰窟窿。
赵江踩到下面,将薄冰锤碎弄走,双手拿着抄网放下去。
“哗啦!”
感受到从抄网里传来的动静,赵江猛地上提,甩到岸上去。
这一网七八条鱼,大概三四斤重的样子。
有条五道黑,其他的是鲫鱼和杂鱼。五道黑因为背部有五到九条黑色横斑得名,性子比较凶猛,喜欢聚群攻击其他的鱼类。
这种鱼炖起来是蒜瓣子肉,肉质细嫩鲜美。但因为这玩意儿长得慢,差不多要四个冬龄才能成熟,三四年长一斤,野生的后世卖得不便宜。
赵江捞的这条五道黑就有差不多一斤重,算是大个头了。
他把网一收,换了个方向,继续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