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284章 大明竟诞生了一位圣人?!【求追订】

第284章 大明竟诞生了一位圣人?!【求追订】

第284章 大明竟诞生了一位圣人?!【求追订】

李定国这部分视频放完,朱元璋再次探身暂停了视频,道:“给咱再讲讲这李定国的事迹。”

刘宽道,“陛下,要讲李定国,就不得不提张献忠——历史上明末农明军有很多股,其中史书留名的便有一二十股,但最终勉强成事的却只有李自成与张献忠。”

“李自成破北京,建立了大顺;张献忠为避其风头,先下湖广,后又转入四川,在成都登基建立大西国。”

“但不论是李自成还是张献忠,都是军事上有些能力,却短于政治、民生,故而大顺、大西先后为入关的清军所灭。”

“其中李自成是被清军追击得南下,渡江后在湖广九宫山探查地形时,被当地地主武装误以为土匪而击杀;张献忠则是与清军交战的过程中,亲自探查敌情,被清军射杀。”

“张献忠颇具识人之能,他收养了四个义子,原名分别叫做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后来都成了明末农民军中的名将。”

“这四人中虽是孙可望最年长,却是李定国最善战。张献忠被清军射杀后,四人各自恢复本姓,率领大西军准备进入云贵。”

“他们攻入贵州后,恰逢云南土司造反,致使黔国公沐天波逃离昆明,于是大西军便打着为黔国公复仇的名义开进昆明,占据昆明后四人皆称王,又隐隐以孙可望为尊。”

“后来大西军一边经营云南,一边与南明谈判,希望联合抗清。双方虽有诸多矛盾,但迫于清军压力,还是勉强联合在一起。”

“永历朝廷在相继接纳大西军及大顺军残部后,实力还不错,便开始收复大明失地,李定国等人在湖南、四川、广西等地连战连捷。”

“不过在此时,孙可望却与南明朝廷实权派发生矛盾,挟持永历帝到贵州另立朝廷,而孙可望、李定国也因此闹矛盾分裂。”

“孙可望企图杀害李定国,反被李定国所败,于是仓惶北逃投了清军。李定国掌握大权后,又与刘文秀政见不和,心生猜忌,于是缴了刘文秀的兵权。”

“至于艾能奇,早在几年前,大西军进入昆明不久,便在镇压土司过程中中伏而死。”

“到最后,张献忠四大义子站在南明这一边的便只剩下李定国——他以云南、偭北为根基,数次北伐、东征,打过不少胜仗,可惜最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功亏一篑。”

“直到后来清军攻破昆明,永历帝出逃缅甸,求庇于缅王,却被缅王出卖,送给吴三桂,被吴三桂用弓弦缢死,李定国亦在不久后病亡。”

听到这里,老朱一家子本以为刘宽讲完了,却听他顿了顿,道:“陛下可知后世人如何形容南明郑成功、李定国等人拥护大明抗清之事?”

朱元璋道,“别卖关子,说便是。”

“海贼守国门,流寇死社稷。”

海贼守国门,流寇死社稷?

这不正对应着早年刘宽说过的那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吗?

朱棢对明史知道的较少,又反应较慢,此时忍不住问:“为何这么说?”

刘宽道,“因为南明抗清的主力确实是大顺军、大西军以及海盗起家的郑氏,至于原来的大明官军,忠烈的早就被杀没了,剩余的则都降清了,成了清军一统天下的急先锋。”

一时之间,老朱、朱标、朱棣咀嚼着刘宽的一番话,心情格外复杂,尤其是朱棣。

毕竟论起来,大明江山是在他这一脉手上才落得这幅模样。

回过神后,朱标提问:“这南明三柱石的第三位莫非也出身贼匪流寇?”

刘宽道:“这倒不是——这第三位严格说起来,对南明的作用并不如郑成功、李定国大,算是明末一小部分死忠于大明的读书人、士绅之代表。”

老朱、朱棣只觉得刘宽口中“一小部分”格外刺耳,却知道刘宽这么说必然是事实。

老朱不再感慨,道:“那就看一看这个读书人代表的事迹吧。”

视频开始,副标题再换。

“生比鸿毛犹负国,死留碧血欲支天。忠贞自是孤臣事,敢望千秋春史传。【西湖三杰——张煌言!】

视频中一个女子声,伴随着一头头剪切的镜头以及熟悉的配乐(悬溺),开始讲述张煌言生平。

“万历四十八年二月,张煌言出生于浙江宁波鄞县,十二岁丧母,在父亲教导下,张煌言少年便胸怀大志···”

通过女子的讲述,一位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