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一目了然 > 第93章 制胡奇策

第93章 制胡奇策

如檀石槐、轲比能一般的领袖人物是数百年一遇的事件。只要朝廷不去干预,他们内部就会持续不断地争斗下去。如果朝廷支持胡人的某一支,如此前支持博尔谷掌握西部鲜卑、支持步度根等人掌控中部和东部鲜卑,他们就会仰仗朝廷的权势,在部族中不断积累权力,长此以往世代相承,胡人就会学习汉人的体制,渐渐难治。”

“草原上反对者们也会如此番聚在河西鲜卑秃发阿孤身边一般,凝聚为朝廷支持者以外的一股对抗势力。”

“王雄认为,对待胡人的最好办法,就是在边境保持一支战力足够的骑兵部队,随时保持草原各部胡人的争斗和敌对,并通过外交手段,派遣使者在各部之间纵横捭阖为大魏牟利。”

“这对大魏是成本最小、收益最高的选择。”

“而大魏以前只将草原胡人看成整体,与大魏催动出的首领接触,忽视了内里各部的不同利益和诉求,在外交上懒惰,这是不对的方法。”

当然,曹睿只是讲解出了王雄的一半内容。

在这一半内容之中,曹睿并没有复述王雄‘胡人轻贱如狗马一般,不可视为与大魏百姓同等之子民’、‘彼辈蛮夷畏威而不怀德,杀之才可止乱’等明显不符合大魏当前政策基调的话语。

毕竟在此前太和四年巡视幽并和征伐辽东的时候,曹睿本人已经明确对鲜卑、乌桓、匈奴诸部的首领说过要一视同仁,而且田豫此前的胜仗中还有他们的一部分功劳,且伐吴之时也征调了许多胡骑。

刘晔沉声问道:“陛下,所以王雄此番是按照他自己的理论行事,诛杀秃发阿孤是瓦解凉州叛乱胡人的最快方式了?”

“嗯。”曹睿微微颔首,王雄此人也算是知行合一了。

而王雄上表中阐述的的另一半内容,曹睿并没有与众人分享,其中全是王雄关于政治的个人理解。

王雄认为,对待不同的政治实体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如吴国、蜀国这种割据多年的叛乱政权,就应该在战场上堂堂正正的击溃他们的野战军队。他们割据的态度不能改变,大魏也很难渗透进去,一切从外交方面的尝试都是徒劳的。

再比如,王雄认为对于重点人物的物理抹杀,是达成政治路径的最快路径,对瓦解敌对势力最为高效。楚汉时项羽之失,就是在鸿门宴上没有杀死汉高帝。而拿汉末来说,十常侍杀何进、王允吕布杀董卓就是这种方法。

而对于胡人这种松散的、未形成固定政治制度的部落组织,杀其首领是最快的方式,而后胡人定会内乱。

裴潜轻咳了一声:“陛下,不论怎么说,王雄、胡遵、田豫三人此番立了大功,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臣以为朝廷应将此战结果速速通报各地各军,在大战之前激励军将官吏之心。并将秃发阿孤的首级传首雍、凉、并、幽、营五州,以示警戒。”

曹睿点了点头:“尚书台说一说,王雄、胡遵、田豫三人该当何赏?”

司马懿躲不过去,思略几瞬,缓缓说道:“陛下,臣以为王雄功当封侯,胡遵、田豫已为亭侯,该有增邑之赏。”

曹睿道:“封侯可以,朕以王雄功大,封其为乡侯如何?”

司马懿迟疑片刻,拱手道:“陛下,大魏立国以来跳过亭侯直接封乡侯并无成例,臣以为不宜如此。不若选一佳亭敕封王雄,并多与其封邑,似乎更好。”

曹睿点头应道:“司空所言甚是。万岁亭还空着吧?”

司马懿面露诧异,但也只在一瞬后便调整了过来,拱手应道:“万岁亭还空着。”

曹睿道:“那就封王雄为万岁亭侯吧,救时之功,朕甚嘉之,封邑六百户。胡遵、田豫各增邑二百户,这样如何?”

司马懿拱手行礼:“这个安排极好,臣遵旨。”

所谓万岁亭,是洛阳城内二十四亭的其中之一。

历来朝廷封侯,上等的敕封方式就是以籍贯封侯。如本朝张郃的鄚县侯、陈群的颍阴县侯、陈矫的东阳县侯一般。

再上一等,就是以历史上名臣名将的封邑来敕封。曹休的长平侯就是此类。

除了这两种封侯方式之外,还有一种是以佳地封侯。万岁亭侯就是曹氏封赏给心腹重臣的标准地方。

从地理位置上看,万岁亭在都城洛阳城中,封邑落在此处分外荣耀。

从历史沿革上看,建安八年,荀彧受封万岁亭侯,荀彧死后其子改封别处,韩浩成为新一任万岁亭侯。韩浩死后其子依旧改封,曹操之子曹茂得封万岁亭侯,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