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奎的大江大河终于杀青了。
在花束娱乐的多媒体会议室,李明洋挑了上百人,还有光线和华策的高层一起看了这部大江大河的粗剪版。
评价极端!
光线和华策的高层并不满意这部电视剧,评价很低……
但是花束的年轻员工对大江大河的评价很高。
主要是演员很符合他们的审美,全员表演在线,三线叙事表达的很完整,每条线都很好看。
宋运辉代表国有经济发展,雷东宝代表了农村集体经济,杨巡代表了个体经济。共同组成了时代的篇章,三线交相辉映,剧情非常紧凑!
大江大河的原著更像是一部大纲体小说,事情很多很满,但是缺乏细节和普世情感。
老吴拍的这版大江大河相较于原版,改编的细节有差距,内容深度不足,他并没有按照剧本拍,而是大量借鉴了原著。
通过大量的信息,把三线搅在一起,形成一个很好的三线循环。
画面感非常强,大量的一镜到底……
老吴发挥自己的特长,在镜头、调度、转场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很有电影感。
这版大江大河竟然有奈飞定制剧的感觉……
信息密集,剧情快,人物情绪极端,宋运辉的成长,雷东宝的热血,杨巡的压抑……突出主要矛盾,戏剧冲突特别多。
总而言之,老吴的大江大河,优点相当突出,相当炸裂,出乎李明洋的意料!
比大江大河差一些,年代感薄弱,代入感很差。
但比另外两部好太多了!直接碾压。
大江大河最精彩的就是第一部,然后一部不如一部……第二部聚焦在宋运辉身上,雷东宝开头打个酱油,结尾又打个酱油,就那么结束了。
第三部剧情跟赶飞机似的,飞的贼快,还特别无聊。
人物转折非常生硬,没有任何代入感,特别不伦不类。
这也是正午的老毛病了,孔笙开个好头,丢给其他导演延续,一对比,拍的越来越垃圾……
李明洋培养了老吴快三年,电影、网大、电视剧都拍了一遍。
老吴有点死脑筋,得有个参考,没参考就会陷入巨大的自我怀疑之中。
这也是为什么,他能搞出有漫画基础,大爆的一拳超人网大。
拍电影,连折两部,一部孤岛惊魂,一部李献计历险记。
拍电视剧大江大河,非常有水平,老吴完全能胜任电视剧导演,不过拍着拍着质疑剧本,拿原著开拍,阴差阳错拍出了奈飞的风格……电影级的画面,精品长剧的节奏,短小精悍。
这是好事,但不符合潮流。
华策高层全都摇头叹息,不是因为拍的不好,而是老吴拍的太短了!
粗剪般竟然只有三十集!
不好卖啊!
电视台买剧喜欢买长剧,越长越好!
长剧有利于观众投入感情,出于稳固收视率的考虑,如果一部70集电视剧收视率高,又何必去买3部20集的呢?
作为依靠广告收回成本的买方卫视平台,剧集越长,植入广告的空间就越多,因而也很钟情长剧集,而演艺人员也由此可以增加片酬。
如此一来,制作方、平台方和艺人都能在“注水”中得益,因而形成了皆大欢喜的“合谋”,共同靠拉长集数牟利。
2012年,新《还珠格格》99集,新《水浒传》86集,《爱情有点蓝》、《夏家三千金》、《娘家的故事》均达80集,《回家的诱惑》68集,《后宫甄嬛传》76集,张纪中版《西游记》66集……一部部“鸿篇巨制”可太赚钱了!
电视剧圈在‘注水’潮流之下。
即便主打精良,只拍四十集,资方也会认为不符合市场而不予投资。
老吴这粗剪30集的大江大河……把华策给搞懵了。
30集左右的作品半个月播出完,就算口碑好,没等到带动收视率爬升就剧终了,而长剧对观众的黏性更强,话题的发酵也更有效,广告曝光的时长也随之相应拉长。
电视台那边根本卖不上价。
老吴的大江大河更适合节奏明快的网剧,但网剧现在卖不上价,血赔……
上亿的成本,必须卖给电视台才能赚钱!
华策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李明洋是不管的。
老吴没时间去补拍,他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李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