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我爹嬴政 > 第313章 你对于楚国怎么想

第313章 你对于楚国怎么想

虽说李智的消息渠道暂时不够给力,但秦国不可能只依靠一条渠道。

楚国内的变动很快被加急送到秦王案上,然后被秦王丢给赵昌:“他做的?”

“我不知道。”

“你认为楚国会分裂吗?”秦王现在是又想攻楚,又想看好戏,还想在背后使坏,或者掺和一脚。

分裂一事,他问的不是赵昌的想法,而是李智的计划。

拿到更多信息,才能制定更精确的对策。

赵昌身为李智的狐朋狗友,虽然没有得到全盘托出的方案,但对人的目标略有了解,道:“不会。如果分裂,一切就成了定局。”

“嗯……我应当对楚王的遭遇视而不见吗?”秦王沉思。

为了结束战争的口号虽然可以喊得响亮,但终究太空泛,可以把它作为一个总领纲要,下场理由却不能仅此而已。

赵昌:。

对我还装得这么扭扭捏捏?想打楚国就直说啊。

“如果是想要救助楚王……”

打着这种旗号入场也太搞笑了,难道要救着救着,最后把楚国救没了吗?

“不如袖手旁观。”

还是换一个理由吧老爹。

“而且,您想要调用多少兵力?关中的建设还没有结束,也要留出足够耕种的力量,存粮消耗不少,假如今年降雨有异常,影响收成,但我们动兵太多,就又要有麻烦了。”

他不是不想进攻,但是什么时候下场,投入多少,留存多少,他希望能在其中寻找一个平衡点。

“难道你认为秦国会败吗?”秦王问。

赵昌从中嗅出了微妙的倾向,有些怪怪的。

他担忧大动兵的后勤损耗,话题却被拐到这里,中间省略的思维推论可以是:就算今年青黄不接,也不影响干翻楚国。或是:为什么你认为要动用许多兵力?就这么没自信?

“秦国不会败。有人的优势,有地的优势,如果这还要失败,那就太过疏忽。”赵昌道。

秦王便说:“直道的仓储还有余留,对此,你就不用担忧。”

那是祖上传下来的粮食,这些年已经用了不少,算是备用的备用基底。

赵昌无话可说,他很少将那些前辈的积攒纳入必须消耗品的考虑中。这是家里的老底,想动用这种陈年旧粮,你是真的一点后路都不给自己留啊。

秦王则自觉已经解决儿子的小小忧虑,问:“对于楚国,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

“注意……探查情报吧。楚国不像中原。”

秦国对其他中原国家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对楚国,虽然打过,但地图熟练度不如别的。以前秦军攻到大梁就像回老家一样,每次扫魏国都会到大梁周围溜达两圈。现在的楚国首都就没受过这份待遇。

“掌握情报是基本。”秦王只能说这个答案不会出错,但不是特别令他满意,他又问,“你认为可以从哪里开始?”

“这个啊……南阳。”

从上回难以详细回答对待燕国的问题后,赵昌就挤出时间再恶补各地的地理。刚好最近为了捣鼓迁徙的事情,也需要对国内的县城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学了不亏。

尽管真正作战的时候,还应当考虑即时的天气、精确的地形变化等极具时效性的因素,但对他来说,了解总体的山川地势已经足够。

“为什么?”

赵昌简略答:“因为我喜欢。南阳险要,背后连通关中,能提供源源不断的供应,向东南还可以进攻楚地。或者同时从砀郡出兵,向东拔彭城、下邳。楚郢依靠淮水,有曲阳、钟离等城守住淮南,彭城等地则镇守淮北,夺走淮北就是夺走它们的矛与盾,再配合西面从南阳而来的攻势,一步步攻下郢都。”

这仍旧是很有个人风格的答案,突出一个稳,或者说,是缓步蚕食。磨刀放血,不紧不慢地看着猎物迈向死境。

国家能力摆在这里,让赵昌不需要考虑什么奇招险招,他就是喜欢通过盘优势来扩大优势,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秦王问:“为什么不考虑颍水?”

“……颍水,不会太急了吗?”赵昌确实感受到了一股躁动,“即便攻下郢都,其余城池也不会听从吧,或者只会表面听从。”

寿春所处的地方是东西走向的淮水沿线,颍水从西北向东南流,与淮水交汇的地方,离寿春不远。

考虑走颍水一线进攻,基本就是想从最短距离尽快拿下寿春。

“即便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