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一呼百应 > 第二百四十八章 抛开事实不谈(二合一大章)

第二百四十八章 抛开事实不谈(二合一大章)

一定会来的。

……

李牧刚从盖州的卫城衙门醒来,吃过早饭后,护卫们帮助他披挂甲胄。

辽东局势渐渐稳固,手头握有十二万天命值“存款”的他一点不慌。

他左手按着腰刀走出衙门,身后跟着数百名黑旗营抽调的精锐标兵。

他踩住马镫上马,身后的护卫也跟着翻身上马。

他就像每日例行查房的医生,带着数百精锐在盖州城内外巡视数圈。

上千只马蹄践踏石板路面发出踢踏声响,沿途传来兵士的招呼声。

他们高喊着大帅、李大帅、李都督……李牧也都朝他们礼貌挥手,亦或是微笑着点点头。

灭清的“大义”促使大明各级官府运转起来,尽管这是一台“老旧的政府机器”,也能发挥些许余热。

李牧也借此探清大明剩下的动员潜能——帘布下掩盖的不是一位壮硕的老人,而是一位嘴角挂涎的迟暮老人。

李牧的野心愈发膨胀,心中预定的“那个”时间也大幅度提前。

粮草、军械从直隶、山东、南直运输过来。

粮草弹药等军用物资事先囤积在连云岛,接着再用舟船通过清河运抵盖州城下。

此时的盖州已经变成一座巨大兵站,城外营帐连绵数里,就连训练新兵的校场也新修了几座。

虎大威、杨国柱、王成栋、李辅明都在李牧麾下,还有一些其他序列的官军集结而来听从他这位平贼将军的调遣。

李牧每个季度,都派人给同心会的“老友”暗中资助一些银两,少则一两千,多则三四千,一员部将一年下来也就万两银子左右,算是给他们补足了“军饷漂没”的缺额。

俗话说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软。

尝过足银足饷的滋味后,老友们才知道自己的兵丁可以发挥真正的战力,不想再回到缺饷、欠饷的状态。

一群几乎能做叔父的中老年宿将,却对这位二十岁出头的年轻大帅更加“忠诚”,一口一个大帅喊得极为热乎。

抛开驻防玩家、民兵、辅兵、新兵不算,李牧此时可直接指挥嫡系、旁系战兵三万五千。

原本李牧是打算集结完南路军,便快速北上与『背嵬军』会合。

谁知道等“老朋友”花了点时间,而玩家带队也打得太快,没多久就杀到沈阳夺取全城。

先前夺取城池、军事胜利的天命值基本是三成分成,三成购买复活储备,七成召唤玩家全部花完。

眼下他都没想好夺取沈阳的天命值怎么花——急于思考收复辽东之后的问题。

辽东,他肯定要用背嵬军代持在手里。

辽东大部分精华土地基本收复,只剩下辽北与东部一些山沟沟屯堡尚待夺回,而且黄台吉仍有一支削弱过的主力大军。

如此一来,李牧接下来的对手便是两个。

一个是黄台吉的残存主力,另一个是大明接收辽东的文臣武将。

前者没甚好担心,李牧收到玩家传递的情报——

鞑子在浑河南岸短暂停留过,随后放弃所有屯堡北上撤退。屯堡燃烧的黑烟就算不用望远镜也能瞧见。

玩家们判断鞑子怕了。

鞑子不想重演“玉璧”的覆辙,灰溜溜退往苦寒的吉林,打算跟背嵬军玩持久战。

玩家并不怕持久战,还想钻进深林跟鞑子玩游击战,一命换一命,看谁先被活活换死。

没赶上与鞑子决战,李牧只叹可惜,但能少打一次决战,少牺牲一些嫡系精锐倒也是好事。

鞑子的事告一段落,大明文臣武将却是个棘手问题。

李牧并不想在这里直接造反,也没打算近期造反。

他的大本营在豫南,武器兵备、精兵强将都在那,辽东三路大军的“忠诚派”与“腐蚀派”也没完全区分干净。

到时候朱由检御驾亲征过来,数万摇摆不定的中立人也会短暂演变成忠诚派。

双方内战只会叫主力尚存的鞑子摘桃子。

所以最好的情况是辽东顺利收复,朱由检亲自论功行赏,然后带着忠诚派返回京师。

剩在辽东的背嵬军多多安插钉子,拉拢更多对朝廷不满的官军,训练更多卫戍民兵守城,并做好黄台吉干涉辽东的准备。

这个图谋辽东的计划早在论坛上讨论无数遍,而李牧此时就在补上拼图的一角,迅速在文官接收之前抢占基层——

干部玩家安置流民屯田造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