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我们都是九零后 > 第28章 多彩班级

第28章 多彩班级

(章?节`,更2?!新?*′快e@有次马小玲住院,九月特意去清真糕点铺买了玫瑰豆沙馅的点心,看着好友惊喜的表情,她突然明白,尊重不是刻意的小心翼翼,而是发自内心的理解与关怀。

土族姑娘杨恩和覃梅与九月同处一个宿舍,她们的存在让这个小小的空间充满了阳光般的温暖。刚开学时,九月被宿舍门上挂着的五彩经幡吓了一跳,覃梅笑着解释:“这是我们土族的平安符,能保佑大家顺顺利利!”

土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却没有形成文字体系,所以她们从小接受汉语教育,与他人交流毫无障碍。不过,在宿舍里,她们偶尔会用土族方言聊天,那些带着卷舌音和颤音的音节,像一串神秘的密码。每当这时,其他室友就会起哄着让她们翻译,惹得两人笑作一团。

杨恩和覃梅性格开朗,从不刻意强调所谓的禁忌,而是大大方方地与室友们分享土族的风土人情。她们用废旧布料缝制出土族特色的“帖弯”(绣花腰带),教大家跳“安昭舞”,舞步轻盈得像山间的小鹿。

有一次学校举办民族文化节,她们凌晨四点就起床,用酥油、青稞面和蜂蜜制作“哈力海”(一种土族馅饼)。当金黄酥脆的馅饼端出来时,整个宿舍都弥漫着诱人的香气。

“我们土族的婚礼才热闹呢!”覃梅手舞足蹈地比划着,“新郎要经过对歌、抢亲、泼水好多关卡,最后还要和新娘一起跳‘道拉’,跳到月亮升到山顶!”在朝夕相处中,宿舍的其他同学早已把她们当作宝贝,有好吃的零食会第一时间分享,遇到困难也会互相扶持,亲密无间的氛围让九月倍感温暖。

秀秀和小燕这对藏族姐妹花,在班级里也十分引人注目。她们的祖辈曾经历搬迁,如今生活的地方与汉族聚居区相邻,这使得她们的成长环境与传统藏族地区有所不同。

小燕的爷爷奶奶至今还保留着转经筒,每天清晨都会用藏语吟诵经文。但到了小燕和弟弟这一代,由于缺乏语言环境,虽然能勉强听懂一些简单的藏语词汇和句子,却完全无法流利表达。有次班级组织去藏族餐厅,小燕红着脸请服务员用普通话介绍菜品,那副窘迫又可爱的模样让大家忍俊不禁。

秀秀的情况更甚,家中长辈都不会藏语,到了她这里,对藏语的掌握几乎为零。这样的状况,让一些传统藏族同胞不太愿意承认她们的民族身份,但户口本上“藏族”二字,始终是她们无法割舍的印记。

在九月眼中,秀秀和小燕虽然有着藏族的身份,生活习惯却与汉族同学相差无几,饮食上没有特殊的忌口,日常相处也没有太多忌讳。但她们依然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民族记忆——秀秀喜欢画唐卡,宿舍墙上挂着她临摹的文殊菩萨像,色彩鲜艳,线条细腻;小燕则痴迷藏族服饰,课余时间总在研究传统氆氇的织法。她们就像架起不同民族之间的桥梁,让大家的距离更近一步。记得去年冬至,她们带着全班同学一起包“古突”(藏族面团疙瘩),有人把辣椒包进面团里搞恶作剧,有人把硬币包进去讨彩头,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隔壁班的撒拉族和蒙古族同学,九月也通过学生会活动、社团聚会等机会结识了不少。撒拉族同学身着色彩鲜艳的传统服饰,跳起了节奏明快的民族舞蹈。女生们头戴盖头,身穿绣花长袍,裙摆翻飞间露出精美的刺绣;男生们则戴着白色圆帽,腰间系着彩色腰带,动作刚劲有力。最让九月震撼的是他们手中的“口弦”,小小的竹片在唇边轻轻拨动,竟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仿佛山间的溪流叮咚作响。

蒙古族同学则带来了悠扬的马头琴演奏。当那深沉、粗犷的琴声响起时,九月仿佛看见广袤无垠的草原在眼前铺展开来,洁白的羊群像天上的云朵,剽悍的骑手在草原上飞驰。

演奏结束后,蒙古族姑娘哈斯其其格热情地邀请大家品尝奶茶,咸香浓郁的味道里,还飘浮着几颗香脆的炒米。这些珍贵的交流机会,让九月对不同民族的文化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也收获了许多跨越班级、跨越民族的友谊。

而在班级里,最让九月熟悉的莫过于班长了。班长是汉族。他个头不算高,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斯斯文文的模样,说起话来语速极快,像机关枪扫射般让人应接不暇。

在九月看来,他似乎缺少了些传统印象中男生的阳刚之气——别的男生在球场上挥洒汗水时,他却在办公室帮老师整理文件;大家闲聊游戏和篮球时,他总能聊起最近的学术讲座和志愿活动。但在工作能力上,他却令人刮目相看。

每次班级组织活动,从前期策划到现场执行,班长都亲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