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辑权,演员选择权,以及电影项目的营销权。
于是电影走入了类型片发展的道路,进行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
从而形成了“制片人中心制”,使得电影成为了“系列化标准商品”。
毫无疑问:“制片人中心制”成就了经典好莱坞的黄金时期,并就此成为了坚守的“传统”。
当然,“传统”也并非不能妥协。
新好莱坞独立制片的出现,使得完全导演职能以导演资本制的形式在好莱坞重生。
如斯皮尔伯格、卢卡斯和卡梅隆等名导,携手造就了新好莱坞的大片辉煌。
从而弥补了“保障下限,难及上限”的缺憾。
而华夏作为“导演中心制”肆意生长的土壤,也曾试图向好莱坞学习。例如15年的《捉妖记》,便是“制片人中心制”的成功案例。
可然后呢?
资本以“大数据”裹挟娱乐市场,直接导致了内娱表面花团锦簇,实则一坨答辩。
铁一般的事实再度证明:教员等伟人何等明智。
照搬照抄要不得,有选择的吸纳并形成华夏特色,才是王道。
“大哥,要不这样。你现在代入华呐新线那边的视角来和我谈,我来回答你的质疑,如何?”甄杰诚提议道。
“没问题!”
“ok!除了第一条外,还有第二条:我要酬劳+票房分成模式!”
陈龍:.
短暂的呆愣后是毫不犹豫的摇头拒绝:“这不可能,你还没有在好莱坞证明自己!”
“但我同样也没有证明过自己可以拍出一部成功的商业动作电影啊。”
陈龍:(°Д°)
擦,这让我怎么接?
“02年,我拍《人生大事》。很多人表面在鼓励,在吹捧,但实际上却是在不屑,在等着看笑话。”
“还有人干脆连装都懒的装,我发出去的戏约邀请大多被拒,没人会愿意相信一个学生导演,更不愿意花时间陪一个学生导演玩过家家!”
说着,甄杰诚扬起笑意,
“然后我成功了!”
“作为丧葬题材,卡在疫情结束后的这个时间段。天时地利人和,成为票房黑马,国产电影年度冠军!”
顿了顿,
“04年,《无名之辈》,我首次尝试多线性叙事结构。”
“然后我又成功了!”
“成为第二位跨入亿元俱乐部的华夏导演!”
站起身,昂起头,
“所有人都踏马夸我!”
“但绝大多数人也为我贴上了标签:商业片,喜剧片!”
“正如您所见到的,然后我就去香江拍了《寄生虫》,并成为戛纳史上最年轻的金棕榈导演!”
“或者可以更嚣张一点儿,大导!名导!”
目光炯炯有神,直面陈龍的审视。
“关于您的质疑,呐!我这不是来证明自己了吗?”
“就如同先前的自证一样,不过是又一次重复结果罢了!”
“可可毕竟还没有证明过。”陈龍不知该如何反驳,只能咬死了自己的初始论点。
“如果等我证明完,就不是现在这个价了!”
“如果等我证明完,就不需要和新线谈了。有的是合作伙伴找上门来,并且还加钱!”
“屮!杰诚,你为什么能这么自信?”陈龍终于憋不住了,爆出粗口,“这可是面向全球的商业电影,在上映前没人敢保证一定成功!”
“别人敢不敢我不清楚,反正我踏马就没失败过!不论是商业片还是文艺片!”
举起酒杯,
“我才24岁!我这么牛哔,为什么不自信?”
“大哥,你95年以《红番区》在好莱坞闯出名声后难道不自信吗?”
这句话戳到了陈龍的心坎儿,表情即刻舒展开来。见状,甄杰诚趁热打铁:
“对了,如果新线想找人承担风险,我愿意投一股。”
“要是新线无法接受我的条件,那我就去找华谊。让华谊联系狮门,或者哥伦比亞。怎么样大哥,要不要跳出来跟我们合伙干?”
“等等,我现在不是陈龍,我代入的是新线!”陈龍脸色一变,分外严肃。
站起身,指着甄杰诚。
“你居然敢威胁我?”
随后挤眉弄眼,
“不就是合作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