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子和左丞相太平有恩怨之事,妥欢帖木儿心里是清楚的,也明白对方举荐太平镇守上都,实则不怀好意。>*3{<8¥看!书o网<\ -¤÷追{¨最^*新>¤章?×a节`
然而如今南北都有叛军肆虐,南边尚且有扩廓帖木儿可以应付,但北边应该交给谁来平叛,妥欢帖木儿实在没有合适的人选。
思来想去,好像也只有交给太平了,对方算得上是自己最信任的汉人大臣,这么多年来,从没有做过任何违背自己意志的事。
“好吧,既然如此,朕从宿卫亲军中,拨出三万人,交给左丞相统率,由他统兵,即日北上平叛。”
闭目沉思了许久,妥欢帖木儿最终同意了太子爱猷识理答腊的请求,决定派遣太平领兵北上。
谁知爱猷识理答腊闻言,却再三摇头,拱手道:“父皇,留守大都的番上宿卫,名义上还有十万,实际上连五万人都没有,您要是拨给太平三万兵马,万一大都城内出现变故,如何是好?”
“那你觉得,给太平多少人合适?”
“给他一万士兵,让他出了大都城,沿途再行招募,上都那边还有几千兵马,凑在一起,两三万人肯定是能凑出来的,这还不够吗?”
“这……”妥欢帖木儿犹豫许久,感觉太子的话也不是毫无道理,不管怎么说,大都的防务更为重要,叹了口气道:“行,那就依你所言吧。”
…
时间不知不觉,来到当年四月。_j_i*n*g+w`u¢b.o?o.k!._c`o_m*
由于塞外发生阳翟王阿鲁辉叛乱之事,数万叛军席卷漠北,导致元顺帝妥欢帖木儿迁都北上的想法,被迫拖延,只能继续留在大都。
为了尽快平叛,妥欢帖木儿不得已,只能派遣左丞相太平,统率禁军一万余人,出京北上,抵挡叛王阿鲁辉的进攻。
太平对妥欢帖木儿十分忠诚,明知道此行凶多吉少,还是毅然统兵出征,打算报答皇帝这些年来对自己的恩情。
只是这万余名兵马,离开大都,一路跋山涉水,还没走到上都城下,便突然接到噩耗,说是城池已经失守了。
“什么,上都丢了?”
军营下,从部将口中得知这个消息,太平先是气得浑身颤抖,随后捶胸顿足、老泪纵横,边抽噎边道:
“臣,臣对不起陛下啊,陛下托付我如此重任,要我固守上都,如今上都被阿鲁辉攻克,叫我有何颜面,回京面圣呢?”
“大人,上都不是被阿鲁辉攻占的。”
几名部将脸色复杂道:“据探马所言,上都城,乃是被南方的贼寇所攻克。”
“贼寇,莫不是明军?”
“没错,就是他们。^1,7?n′o·v~e?l+.\c^o/m,”
太平瞪大了眼睛,误以为众将在诓骗自己,当即伸手赏了几人每人几巴掌,沉下脸道:
“胡说八道!明军的兵马,眼下正离开河南,前往山西和陕西,怎么可能突然出现在上都?不是探马看错了,就是你们在谎报军情!”
“丞相大人,我等所言千真万确。”
众将领捂着发红的脸,低声解释道:“贼军是乘船渡海,从南方来的,辽东以西的大片城池,已经被他们攻克,现在上都也成了他们的囊中之物,还有那阿鲁辉。”
“阿鲁辉怎么了?”
“阿鲁辉的叛军听闻上都已被叛军攻占,试图与贼军争夺城池,双方两日前发生野战,只一天时间,数万叛军就被打得灰飞烟灭,阿鲁辉本人都战死了。”
几名将领咽了口唾沫道:“昨日有几名侥幸逃生的西域叛军,被咱们的人捉住了,听他们说,这次南方来的贼兵,不但列装着成千上万的火铳,还有一种叫做红衣大炮的铁炮,威力十分惊人,炮子所下,宛如天崩地裂。”
“这么说,如今占据上都的,果真是贼军了……”
太平听到这里,心中充满绝望,旋即咬牙道:“陛下派我出京,是要我固守上都的,如今上都为贼兵窃据,本官决意出师讨贼,收复失地!”
“丞相,有句话,我等本不该讲。”
太平为官清廉,素有贤名,众将对他颇为敬重,犹豫了片刻,低声道:
“此番丞相出兵,看似是陛下的旨意,其实却是太子殿下的意思,区区一万兵马,能济得了什么事,分明是故意要丞相去送死啊。”
“是啊丞相,那阿鲁辉数万大军,被贼军一战即灭,咱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