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派使团过来求和了?
要是真想求和也就算了,偏偏这群匈奴人还看不清局势,身上有股子莫名的优越感,好像来大秦求和是他们如何屈尊降贵,勉为其难,可把这名“行人”官员气得够呛。·y,p/x?s+w\.,n\e_t~
偏偏碍于大国颜面,他还得端着风度招待人家,体体面面把人送进咸阳,这份工作的糟心程度简直没谁了。
于是远远见到有一小群擅自离开营地的匈奴人疑似吃了亏被打,他的腿脚瞬间就不好了,拖了半天才拖到这群人被揍完,假惺惺入场要大家别打。
“交代?什么交代?有匈奴人擅自入侵大秦,我大秦子民难道不该与之作战吗?”
“我们是得到批准的正经使团!”那匈奴小首领听完译官转述大怒。
“嗨,谁让你们不说呢,你们早说不就不用挨这顿揍了?我见你们一上来就欺负我大秦子民,还以为是有奸细偷偷绕过了边军防线,正想着拿你们换军功呢,可惜了可惜了。¨b/x/k\a~n.s`h*u_.¨c.o\m.”
墨家的弟子们一脸诚恳致歉,纯纯大秦良民义士形象,还带着点儿“就这?使团就这?你们匈奴是不是不行”的纯纯挑衅。
译官把话原模原样翻译过去,就连语气都配的惟妙惟肖,气得那匈奴首领一个倒仰:“好,好样的,你们都给我等着。”随后气势汹汹转身离去。
“夫子,要等吗?”有弟子傻乎乎问了句。
“等个球,没看那秦朝的官员都站在我们这边吗?我就不信他嬴政连这群底下人的气魄都没有,还能真为了这群蛮子收拾咱们。”
“走,我倒要看看,这群所谓的求和使团求的哪门子和。”
第38章 知道了
“这算是求的哪门子和?”楚昭也想知道, 她已经带着几个泥瓦匠搁这儿挖泥和水量度许久了。
衣食住行,饥饱温寒,衣暖是顶重要的。`小\说/宅_ /已¨发,布`最+新`章·节^皮毛丝绸贵重,麻衣价格虽便宜, 御寒能力却不算上佳, 她也想赶紧依靠穿越者光环将棉布苏出来。
只可惜眼下棉花的原产地都离她十万八千里, 印度的亚洲棉要等几十年后才会走南面缅甸东南亚路线小规模传入两广福建,非洲棉则要到几百年后才能走西亚路线传到边疆。
真要棉花种子大量传入内地,得是一千两百多年后的宋末元初,而要棉花大规模应用, 那就得看一千四百多年后强制百姓种棉花的大明始祖朱重八。
楚昭也不知道这本小说里的世界是个什么模样, 但想来也差不太多。她觉得傻等不行, 这不能够, 她高低得派人出去好好搜罗一圈,敲打一二, 让周遭各国“主* 动”慷慨解囊,好好充实一下大秦黔首的衣食住行。
可偏偏眼下匈奴还没打, 边境还未曾安宁, 她想了想汉朝张骞出国门没多久就被匈奴抓走十余年, 逃出去执行完任务回来路上又被抓走扣押一年多的经历, 只能暂时按下了使团出行的计划——
这要不赶紧先把匈奴揍老实,派出去的使团不就成了给匈奴送人头的行走大礼包?她光是想想就要开始生气啦。
没有人能抢她的东西,匈奴是吧,且等着瞧吧,能让他们活过三年她就不姓楚!
哦, 这一世她好像不姓楚来着,不管, 普通匈奴人可以归化,匈奴政权必须打掉!
话说远了,眼下衣服上暂时只能维持原样,目前最好的法子就成了改进住房,依靠盘炕保暖,至于为什么她老惦记着过冬取暖问题,除了想要百姓冬日能更好过些,还在于——
她观察了秦朝疆域地图和长城地图,发现一件顶有意思的事情:这疆域分界线不光是降水分界线,也是冬季气温分界线。
换句话说,大秦很可能不是不想往北打了,而是打下来的地盘降水不够丰沛、种地产量不高,以及太过苦寒,靠这年头大秦平民的取暖手段,冬天很可能活不下去。
如此鸡肋,可不就不打仗改修长城守边防了。要不然以陛下那“朕的朕的都是朕的”的霸道性子,忍得住放着一大片看得见的土地不打?
楚昭觉得,很好,是时候北扩一下大秦版图了。
不宜种地?没问题,大秦正缺一个大草原给她供毛供奶、供肉供畜。
冬日苦寒?她不正在研究盘炕嘛,没准盘完之后还能捎带手用室内余热发个冬季蔬菜。
“这烟道通风口的比例可能还得再调一调,盘炕就是要让生火做饭时产生的烟火热气能被充分利用起来,不是一溜烟儿就吹没了,而是能在这炕内的烟道里多绕绕走走,把热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