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收到张鲁投曹的消息后,刘封依旧想的是利用葭萌关抄袭张鲁后路,将汉中军聚歼在广汉郡中,好为下一步攻取汉中郡扫清障碍。
可没多久,刘封又失算了。
他没想到曹操居然不顾北方袁绍的压力,以及同自己彻底翻脸的危险,出大军南下来与自己争夺益州。也是直到这个时候,刘封才有了鲸吞曹氏的野心和灵感。
刘备与荀攸、陈登、刘晔、鲁肃等人详细讨论之后,决定赞同刘封的计画。
整个计画环环相扣,发动点便是在成都。欣丸夲鉮栈 哽薪罪全
刘封以成都为诱饵,吸引曹军为首的联军来救刘璋。
这对于联军来说就是一个阳谋。
在刘璋俯首称臣的情况下,曹操如果放弃救援,那不仅仅是相当于将益州拱手相让,同时更是在天下人面前折损威望。
连带着一州之主名分的州牧投靠都能被出卖,日后还有谁会相信曹操的信用和招揽?
哪怕是同刘璋有不共戴天之仇的汉中张鲁,心里恐怕都会自我怀疑降服曹操的决定是否正确吧?
因此,只要留着成都不取,就必然能调动联军来救,这就是刘封的底气。
第二环便是以曹军为首的蜀中联军。
以左幕军的实力,联军只要来救,不但未必能救得了成都,后路必然会出现漏洞。
刘封手里可是捏着诸葛亮为首,临时编制万人规模的江州军、贺齐为首的两万山越军,周瑜的两万荆州军以及蒯越手里的万馀交州军。
这些预备队中,除了交州军太远,需要两、三个月才能赶到蜀中,周瑜只需要半个月就能抵达江州,而江州的诸葛亮和贺齐随时都能北上汇合周泰、许褚两部,直断联军后路。
联军想要防住这样规模的攻势,最少得在后方留下两万精兵,这才能搭配上汉中郡兵和教兵这些孱弱部众坚守待援。
可联军总共也不过将近十万人,即便算上曹仁的四万,真正能打的精锐也就是八九万人,况且曹仁那四万援军是不能全部投入到蜀中的。以曹操的军事才能,眼光格局自然更高,不会仅看着蜀中一地,而忽略了汉中也是联军粮道的重要一环。
根据曹操事先定下的决策,曹仁得留一万人在汉中,驻防黄金戍,以防高顺所部西进,攻陷南郑。
满打满算,八万能用之兵,还分在成都和雒城两处,彼此之间还有着不小的阴私算计,就是曹操亲至都没法保证能战而胜之。
一旦刘封以成都为诱饵开始动作,摆放在曹操面前的就只有两条路。
第一条就是撤军,放弃蜀中,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二条就是继续增兵。
刘封为什么明明在其他战线都有优势,却从来不拿这些优势去压迫曹操。之前是想要快速取蜀,不想引起曹操的注意和忌惮,免得生出意外。而现在则是下定决心灭曹,故意引而不发,给曹操抽调兵力留出取巧的空间。
曹操一旦心存侥幸当真抽调了其他战线的兵力继续增援蜀中,那可就别怪刘封不客气了。
至于曹操这么做的概率有多大?
刘封觉得相当大,原因有三。
第一,曹操本人就十分喜欢弄险,其毕生最险要的两场战役——官渡之战和白狼山之战,曹操都是靠行险取胜。
第二,南阳之事给了曹操一种错觉,那就是刘封不愿意和曹氏撕破脸,而曹操的性格是有些得寸进尺的,很可能会继续增兵,逼迫刘封妥协,以复刻南阳故事,从而达到不战而拿下益州,或者最少拿下蜀郡和广汉郡的目的。
第三,刘璋的归降,给曹军带来了巨大的优势,包括刘璋的名分、影响力,以及成都这座益州第一重镇等多方优势。
这些优势会给曹操带来能够速胜的战略判断。
一旦击退刘封,重夺广都乃至武阳,那凭借成都和广都的防御体系,再辅以曹军的精锐,只需要留下两三万人,就能在蜀军的配合下守住蜀郡了。若是能够夺回武阳,那局面就会更加游刃有馀了。
只要曹操继续抽调兵力入蜀,不论蜀中胜负如何,至少中原曹操是丢定了,更别说刘封可不觉得自己会输给曹昂,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