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路二十八号……”刘广明拿着手里的地址看了下,转头和同行的小吕核实,
“是这条街上吧?”
“是这里。”小吕点头——
汉兴路可是他们市仅此一条的步行街,
不可能错得了。
更别说,
她平时有事没事儿最爱和朋友们一块儿到这儿逛街了。就只是这里服装店倒是鳞次栉比,婚纱店什么的,她怎么没印象?
“我们快些过去吧。”刘广明加快脚步——
会在这个天寒地冻的季节组织这样一个集体婚礼,最大的原因就是这两年因为大操大办,闹出了好几次恶性事件。
眼瞧着又是一年春节快到了,
大操大办办婚事的浪潮再次席卷而来。上面领导也很头疼这种大操大办之风继续盛行,就让团委那边想个办法,看能不能做个有关新式婚礼新办的专题,对现在的年轻人加以引导。
团委那边连开了几次会,本的,报纸杂志上也会刊登,可惜却是一直收效甚微。
最后几个领导一合计,不是大家都喜欢这个时候结婚吗,那就选个日子办个集体婚礼。到时候既有形式,又有内容,还有纪念意义,就是说服性教育性应该也强,说不定就给大操大办之风撕开一个口子。
大家伙说干就干,当时就开始讨论部署相关议题的落实,最后决定这第一次的集体婚礼,主要面对上一年评出来的各地市优秀工作者——
凡是在刚结束的一年中任何一个时间段得过荣誉表彰的都行。
有该结婚的党员想参加的话,也可以自己申报,只一点,因为场地有限,也就只能容纳二百来对,最后为了图个吉利,就定了二百一十六对新人这个数字。
本来根据他们对去年获得荣誉的统计,就是这些工作者中,到年龄可以结婚的人完成二百一十六对这个数字就不止。最后的结果却是,只有九十二对新人愿意参加,竟是足足缩水了一多半。
面对这个结果,团委那边真是一个头两个大,持续进行发动工作后,最后好容易又报名了九十四对,加在一起,总共是一百八十六对新人。
至于那些不参与的,团委那边也派人过去询问了原因的,要么是对象不同意,觉得一辈子的大事,不能这么草草了事,要么就是家里人不同意,说是别人家结个婚,都要去饭店摆个酒席,就他们家偏要什么移风易俗,这么一移不当紧,之前送出去的礼钱收不回来不说,还要被人戳脊梁骨……
归根究底,还是想要大操大办的人居多,想要打破这个局面,果然是任重而道远。
面对这个结果,团委那边无奈之余,更下决心要把这次集体婚礼给办好。力求做成一次成功的示范——
只要这次能成了,下次就可以把集体婚礼的时间放到五四青年节的时候,到时候参加的人应该会更多,效果也能更好。
因此要求工作人员对婚礼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抠,力求不会出现一点纰漏。
好容易参加的新人确定了,婚纱店那边却又出了幺蛾子,好几家市里最有名气的婚纱店,对他们给出的租赁价格有异议,认为价格太低。大家倒是没有明着反对,却在工作人员上门核实时,拿出的全是明显有瑕疵或者还有破洞的婚纱。
瞧见这样的情形,团委工作人员也很是头疼,毕竟他们又不是盈利单位,真是说按照市场价给新人租赁婚纱,还真是有些吃不消。
可人家婚纱店人员说的也有道理,是省里想要移风易俗,干嘛让他们吃亏?
为了这次婚礼尽善尽美,团委那边一咬牙,又追加了部分资金,承诺按照市场价租赁——
本身之前的宗旨就是,因为是第一次,所以全盘有团委规划统筹,真是这次举办成功了,以后再参加集体婚礼,那团委就可以只负责牵头,婚纱什么的,就由新人自己准备了。
也因此,无论如何都得克服万难,要是草草了事,下一次再做这样的号召,就是他们还愿意自掏腰包,怕是都不见得有人愿意参加了。
从汉兴路的站牌下来,要往步行街那边去时,刘广明先深吸一口气——
汉兴路这家名叫“金玉良缘”的婚纱店,是唯一一家一下拿出三十六套新婚喜服,还主动表示,他们一分钱不要,而且,他们还愿意帮着布置婚庆现场,条件只有一个,到时候让他们摆几个有他们店名的牌就成。
团委那边当下就答应下来——集体婚礼就在露天广场那里,摆几个名牌能是什么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