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 第370章 乾隆卖官,大清官场的糜烂程度让历朝皇帝震惊

第370章 乾隆卖官,大清官场的糜烂程度让历朝皇帝震惊

?朕可是立志要超越历代先帝的,若是朕在位期间竟然出现了亏空,这是朕辉煌人生的一大污点!”

“傅恒,你有没有什么办法?”

傅恒闻言颇为无奈。

这可是白花花的银两,难道是想要就能从天下掉下来的?

傅恒试探性地开口:

“陛下,要不然就加赋?”

乾隆皇帝断然拒绝:

“那怎么行?皇祖说的永不加赋,朕怎么能违背皇祖的意愿,不像话!”

傅恒又提出了几个意见,都被一一否决。

绞尽脑汁的傅恒看着脸色越来越难看的乾隆,心中警铃大作。

若是再不能想出让陛下满意的办法,今天这一顿臭骂是肯定逃不过去了,领班军机大臣的职位怕是也要悬了。

傅恒深吸一口气,咬牙开口道:

“陛下,不如就纳捐吧?”

“纳捐?”乾隆皇帝摸了摸鼻子,有些疑惑:

“朕不是一直在开着纳捐吗?”

傅恒正色道:

“臣的意思是,纳捐还可以再开放一点。”

“这样的话,国库就能有更多进项了。”

【乾隆皇帝为了让国库不产生年度亏空,刚刚登基不久就已经开放了纳捐。】

【每年纳捐所得白银,少则数十万两,多时一两百万两,保证了乾隆前期国库每年收入的增长。】

【但到了乾隆中期,伴随着平定准噶尔战争,四次清缅战争的陆续开打,再加上巡游江南需要的花费,国库支出接连增长,收入却并没有增加。】

【非常要面子的乾隆无法忍受国库亏空的名声,于是他决定继续扩大财源,进一步增加纳捐的范围,并对此做出了详细规定。】

金幕画面之中,一名官员正在高声诵读着最新规定的纳捐制度。

“大清纳捐,分为暂行纳捐与现行纳捐。”

“暂行事例中,文职京宫自郎中 (正五品 )以下,外官自道员 (正四品 )、知府 (从四品 )以下均可纳资入仕。”

“现行常例中,除原有的捐职衔、 出身外,并许现任官捐升迁、加级记录平民捐封典!”

“一并公布纳捐价格如下!”

【以当年的俸禄来算,买一个知县的官职需要四千六百二十两,而一个知县每年的俸禄仅仅七十五两。】

【通过简单数学计算便可得出,一个知县就算不吃不喝没有任何支出把所有俸禄都存下来,也得整整六十一年半才能回本。】

【在这样的情况下,贪腐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若纳捐的官员仅仅是一小部分人,或许风气还有扭转的可能性。然而仅仅在乾隆年间,通过纳捐出身的官员就已经超过了全部官员数量的三成。】【如此巨大的数量,让乾隆朝贪腐成风,一句极为有名的谚语“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

画面一转,乾隆皇帝坐在御书房中,听着傅恒的汇报。

“陛下,户部那边刚刚已经送来了去年的全年账目报表汇总。”

“根据这份汇总,去年大清国库盈余一百五十万两!”

乾隆闻言,乐得呵呵大笑。

“好好好,这国库又盈余了。”

“傅恒啊,你说朕在位的时候国库年年盈余,将来的后代们会怎么评价朕?”

傅恒闻言立刻开口道:

“自然是称赞陛下圣明,治下有方,老百姓安居乐业,国库收入连年增长,乃是真正的盛世啊!”

乾隆皇帝放声大笑,摸着胡须沾沾自喜地开口:

“朕想想,叫乾隆盛世?嗯,不太好,朕是个孝顺的,得把父皇带上,应该叫雍乾盛世!”

顿了顿,乾隆又挥了挥手,笑呵呵地开口:

“不不不,朕可是皇祖养大的,应该叫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在康熙、雍正两朝,老百姓的生活尚可维持。】

【然而到了乾隆朝,在文字狱、大兴战争、纳捐导致官员征收各种苛捐杂税的情况下,老百姓变得极其穷困,十成之中有七八成家徒四壁。】

【但乾隆朝的国库收入、盈余反而连年增长,每年清朝国库的收入都在五千万两到六千万两,乾隆初年的国库存银为三千四百五十三万两,到乾隆末年超过了七千万两。】

【故而,乾隆自称的盛世也是历史上最奇葩的盛世,是底层百姓最为穷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