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纸从第二版起才开始有了一些实质性的内容。江小龙被其中两篇报道的内容所吸引。第一篇是说的今日京城的京西大营里,又有一批军队被就地解散了。
朝廷前两日已经做出了决定,全国大部分因战争而临时组建起来的军队,都将会被分批解散。这已经是该计划中的第二批解散的部队了。
为安抚那些将要解甲归田的将士们的情绪,朝廷还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抚措施,包括给官兵们发放路费、食品以及若干衣物等等,以资鼓励官兵们返回家乡,重新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报道的末尾还列出了一些人员名单,说这些人或贪赃枉法,或肆无忌惮地大发国难财,或拒不听从上级指挥、自行其是,或包藏祸心、意欲趁乱闹事、对抗朝廷等等等等。
这些被列入名单上的人都将在今日被刑部审理严办,大部分都是死刑。江小龙在这份名单里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贺天畴。
在战争时期,江小龙曾率部匆匆赶往天京以东驰援,并在路上遇到了贺天畴及其所部。当时贺天畴正要前往天京参加天京保卫战。江小龙当时就曾劝说他不要试图率兵进京,但是贺天畴却不置可否。
看来这个家伙最后还是不听劝阻,一意孤行,犯了朝廷的大忌了。
江小龙对他的印象还可以,至少相信他不是一个心怀造反意图的人,只是脑筋不太活络而已。但是他最终却是这个结局,江小龙只能在心里暗自感叹一下。两个人只是萍水相逢,这种事情江小龙没有办法去管,也管不了这么多——那名单很长,相信其间必然还有冤案和错案。
第二篇报道则说的是,青龙帝国与北洋海盗帝国的外交人员已经开始正式接触,今天双方为就战俘遣返以及战争赔偿等问题,召开了第一次外交会议。
会议的气氛是友好而热烈的,双方都阐述了各自的立场,但是还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
看到这里,江小龙笑道:“从报道上看起来都知道,双方争吵得很激烈啊!大家的期望值相差巨大——这个谈判估计会旷日持久,不可能那么快就谈得下来的。”
报道的后面说的是朝廷已经在天京南郊大兵营里面新建了一座战俘城,所有的战俘都将被迁入到这里居住和看管。
这座战俘城是在京郊南大营原有的规模上兴建的。京南大营原本就是一座占地很广、规模宏大的兵营。里面现存有大批的砖石结构或木质结构的楼房或平房,只要稍加改造就可以供战俘们使用和居住。
战争结束之后,战俘的人数非常多,为方便统一管理,圣上遂决定腾空该兵营,并改造为临时战俘城。
目前该城虽已投入使用,但是改造和扩建的工作还在紧张地进行中。
这篇报道在末尾提到了战俘目前的生活情况,说是战俘们每天都在劳动,但是强度并不大。
他们的工作主要是为了把自己居住的地方建设得更好、更舒适而已,另外还有一部分工作就是在俘虏营中种植蔬菜和养殖鸡、鸭、猪、牛等牲畜,这些种植和养殖的收获,最终也将被用在俘虏们的伙食改善上。
因此,这样的工作对他们来说只有益处,而绝无坏处,所以他们都很积极和勤劳。
总之,战俘营的俘虏们每天都生活的很幸福、很快乐。文章的末尾还配了一张图,图片的远景是有人在盖房子,有人在喂猪,近景则是一个上了年纪的人正坐在屋门外编织箩筐,他那长着浓密胡须的脸上,正绽放着开心的笑容。
图画得很不错,展现了画师深厚的功底,但是江小龙根本不信。他摇摇头心中暗道:“战俘的事情也归刑部尚书大人管辖,莫靖明这小子是不可能转了性子的。”
莫靖明残忍嗜杀,虐待倾向严重,断然不会忽然间就变成了一个大善人的。所以这篇报道江小龙是压根都不相信的。
“有机会的话,或许可以悄悄到京南大营去,悄悄看一看里面的真实的情况……”他暗自想道。
报纸里的其他的版面内容不是一些诗词歌赋,就是一些花边新闻,江小龙很快就都翻阅完了。看见张宝庆还没有来,他于是就先挑起了话题对一两个人说道:“如果没有说错的话,刚才在陛下那里,我听出了你们的一些话外之音。”
“对于未来应该如何,二位是不是已经有了一些什么样的设想了?这个国家的建设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你们的前途应该是不可限量的。但是如果你们另有想法,那就另当别论了。”
林友旺耸耸肩,不置可否地说道:“这样一个一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