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手道:“殿下,士族此举,已属大逆。若不立即制止,书院将彻底覆灭,寒门子弟的未来,也将被彻底断送。”
朱瞻基皱眉:“我亦知其用心,但父皇病重,此时不宜与王振正面冲突。若贸然下旨严惩士族,恐怕会引发朝局动荡。”
朱承志沉思片刻,缓缓道:“殿下,不如命王振彻查此案,并限其三日内结案。若王振真要包庇士族,必然拖延,届时便可借机问责。”
朱瞻基微微一怔,随即点头:“此计可行。我即刻修书,命王振彻查此案,并限其三日内结案。”
朱承志拱手道:“多谢殿下。”
他离开太子府后,心中却依旧沉重。他知道,王振若真要彻查此案,必定会拖延时间,甚至借此机会,彻底摧毁书院根基。
他必须另寻他法,以保书院。
回到驿馆后,他立即召集随行的亲信弟子,命人连夜修书,分别送往京城各大衙门,请求朝廷尽快下旨,将书院学子正式授官,并严惩江南士族查封书院、殴打先生的罪行。
“大人,士族若真要动手,恐怕不会只针对江南。”一名弟子低声提醒,“京城这边,也需加强防范。”
朱承志点头:“不错,士族必会趁父皇病重之际,在朝堂上掀起波澜。我们必须提前布局,确保书院学子能顺利入仕。”
夜色渐深,朱承志独自坐在驿馆书房中,望着窗外的明月,思绪万千。
他知道,自己已站在风口浪尖之上。书院的存亡,寒门子弟的前途,乃至整个朝局的走向,都与他息息相关。若稍有差池,书院多年努力将付诸东流,寒门子弟也将再次被士族压制,永无翻身之日。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大人,江南急报!”一名弟子匆匆入内,脸色凝重。
朱承志接过急报,展开一看,眉头顿时紧锁。
“江南士族不仅查封书院,还联合地方官吏,强行驱逐书院先生与学子,并张贴告示,宣称义学书院为‘非法私学’,凡入书院者,皆不得参加科举。”
朱承志冷笑一声:“果然,他们想彻底断绝寒门子弟的出路。”
他沉思片刻,随即下令:“命李慎之与赵子昂,立即组织书院先生与学子,前往邻近府县暂避。同时,命人将此事详细记录,附上证词,快马加急送入京城。”
弟子应声而去,朱承志则提笔疾书,修书一封,命人送往内阁,请求太子朱瞻基尽快下旨,澄清义学书院的合法地位,并严惩江南士族的违法行为。
他知道,士族此举,已不仅仅是针对书院,而是想借此机会,彻底否定义学书院的合法性,从而将书院从国子监体系中剔除。
若让他们得逞,书院将彻底失去朝廷庇护,寒门子弟也将再度陷入绝望。
翌日清晨,朱承志便前往内阁,求见太子朱瞻基。
朱瞻基神色凝重,显然已收到江南急报。
“承志兄,江南士族此举,已属公然挑衅朝廷。”朱瞻基沉声道,“但我父皇病重,朝中士族势力庞大,若贸然下旨严惩,恐怕会引发朝局动荡。”
朱承志拱手道:“殿下,士族已开始行动,若不及时制止,书院将彻底覆灭。寒门子弟的未来,也将被彻底断送。”
朱瞻基沉默片刻,终是点头:“我即刻修书,命吏部尚书尽快拟定授官名单,并下旨严惩江南士族查封书院、殴打先生之罪。”
朱承志拱手道:“多谢殿下。”
他离开太子府后,心中依旧沉重。他知道,士族的反击才刚刚开始,而他,必须在这场风暴中,守护书院,守护寒门子弟的未来。
夜色渐深,京城的街道上,风声呼啸,仿佛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而朱承志,已准备好迎接这场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