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里待了数百年之后,等到其出关之时,天道竟然真的异象频发,似是在庆贺,又像是在恐惧,这一切都是因为巴玛尔的夺舍之法终于道成!
但可惜的是,因为和人皇子寿的赌气,急于求成下,巴玛尔耗尽了自己的心血,还有生命。道成的时候,他快要死了。
在这里,插叙一句,在修行界中,道和修道是两个解释,修道一般都是关系关联到修行者的修为境界,是一个客观显像的东西。而只道之一字,解释说法众说纷纭,但总结最简单的一句话,就是道是心境,是理论,是修行者内在的内涵,是“知识点”。
所以说,常常挂在嘴边的求道和成道,是将知识和实力综合在一起的境界攀升,而道成,只是自己对于“道”的知识点够了,而修为境界,并未达到。巴玛尔此时,就是这样一个情况。
性命的终点,非但没有让巴玛尔感到遗憾,反而是极为强烈的兴奋。他的夺舍之法,只存在于理论之上,却从没有根本的实践,此时自己的死亡,可不正是验证夺舍之法到底强不强的时候嘛?
那么到这里,就要简单的讲述一下,到底什么才是夺舍。古籍有记,所谓夺舍,是为戮其魂,灭其魄,夺其身,成其神,鸠占鹊巢,重新为人。
这段记载通俗易懂,后天生灵的生命终点,是率先的身体死亡,而后才是灵魂的溃散,所以巴玛尔便在这灵魂离开身体之后,琢磨出了让灵魂去抢夺别人的身体,占据旁人的身体,再度重生。而这就需要死亡者的灵魂,至少要能够独立存在在这个世间,否则等到身体彻底死去,灵魂就成为了无依无靠的灵体,等待的结局,除了乖乖消散,便只有被一些特殊修行癖好的存在捕捉,进行一些惨无人道的摧残。说到这里,是否有人脑海中迸出一个名词,就是元神!元神是为修行者之灵之魂之魄,却又强过寻常灵魂,不仅可以脱离肉身存活,还能够独立的进行战斗,活脱脱是修行者的另一种形态体现。所以,在姬氏新神朝八万年历史的过往中,曾有无数先贤看到关于巴玛尔事迹的记载时,都会在脑海中,不由自主的发出一个提问:难道说,开灵这一境界,是被巴玛尔所完善,和改善的?或者说,太公是借助了巴玛尔夺舍法的构思,然后将开灵境重新开拓,开辟出的新神道?
历史是留给后来人探索和研究的,真相也从不是浮出水面,展现在眼前的。
巴玛尔想到这里,便直接舍弃了肉身,将所有的力量聚集在元神之中,他的意识修为,也全部都集中在元神的身体内,也就是说,他将元神作为第二个自己。他的元神从这刻开始,疯狂的在神界四处寻找,他不能够找那些强者,因为和真正的强者争夺身体,那无疑是找死,所以现在就是很简单很明了的恃强凌弱。他找寻了许久,终于将目标定格在了一个修行天赋极佳,而且出身高贵的少年身上。少年就算天赋再好,但毕竟修行时间短,哪里有能力和巴玛尔抗衡,于是巴玛尔成功的鸠占鹊巢,他用夺舍之法彻底抹杀了少年的灵魂,让自己的元神和少年的身体融合。融合了少年的记忆,学习了少年的生活习惯,渐渐地巴玛尔也成为了这个少年,并且用这个少年的身体活了下来,一直活到了人皇时代灭绝,太公、文帝大军杀入了帝庭之中。他也不出意外的,死在了乱刀之下,只是这一次他没再去夺舍,不是不想,而是来不及了,因为他被太公发现,亲自出手,将其元神抓住,带了回去,并从其残存的元神记忆中,摸索出了夺舍之法,传道于后世,也算是对得起巴玛尔。而这也要说一下,巴玛尔夺舍的那个少年,他的名字已经被历史遗忘,但是他的身份却被记载了下来,他正是子寿人皇的嫡长子,若不是人皇时代被终结,巴玛尔将会代替原本的帝子,坐上人皇之位!
这也是巴玛尔对人皇的报复,和自己心中的一些野心的暴露。
后来,新神朝建立,经过太公修改之后的夺舍之法传承了出去,渐渐的几乎每一位修行者,都知晓这一方法。甚至神朝的某一个时代,所有修行者根本无惧死亡,因为他们在开始修行之前,便为自己准备好后路,而这个后路,便是他将要夺舍之人。虽然短短两句话看不出来什么,但是细细品味的来,却是细思极恐。试想,作为一个修行天赋极高,且未来不可限量的你,却正因为天资出众,而被某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盯上,他对你进行培养,传授你功法神通,为你塑身锻脉,悉心教诲,你本以为自己天命极佳,但是在某一天,这个对你“恩重如山”之人,却根本不和你打招呼,在你熟睡之际,直接冲进你的身体,抹杀你的灵魂,占据了你的身体。一觉醒来,自己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