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帝后嫌隙
但是上一次临音升官他没有进谏,现在再想进谏也已经没了机会,这个时候临音去做这样的事情,本就是居其位,谋其事。?晓¨税~C~M_S! ^追.最^新·璋!截¢
即便是他也无可奈环。
至于天灯之事,皇帝把事情交给了太子妃去做,那就是想要把这件事情咬死了,在了内廷之事。
匠作坊的人是必然要背下这口黑锅的,其实也不算是背下这口黑锅,因为他们本来就做了不好的灯笼,而临音不过是接陆行舟的手把灯笼给换了而已。
今上已经将他们视为弃子,今上真正想要保全的,不过是皇后而已。毕竟太子妃是皇后的儿媳。
他这一点安排的本来就没有错,只不过婆媳未必和睦。
在此事过去还没有多久西北的一封奏疏就已经送到了御前。
“太子妃。”
正当太子妃在想该怎么做能让皇后在此事抽身而出时,她的丫鬟拿了一封信走了进来。
自从太子被送到城外读书之后,太子妃就是东宫之中唯一的主人,其实比太子在的时候还要舒服。
毕竟对于帝后来说,他们并不打算废太子,所以对待没有丝毫过错的太子妃,也不会有多少打压。+看′书¢君* ¨最.新¨章?节*更\新`快.
当然了,帝后对太子妃还是有些怨气的,若非太子妃没能约束好太子,太子也不至于如此。
此前兴德帝也想过让太子妃出城去陪太子读书,但是中秋之事来的猝不及防,暂时还需要用太子妃,就不好把她送出去了。
也因此,太子妃这些时日一直都在东宫之中龟缩不出,贸然听侍女这么慌慌张张的走进了,她有几分惊讶。
“发生了什么,怎么慌里慌张的?”
太子妃疑惑的问道。
“杜署丞弹劾了徐刺史。”宫女说完,由拿了一封信给太子妃,“这是刺史命人送来的家书。”
“家书?”太子妃皱起了眉头。
父亲怎么这个时候送来了家书?此刻她的处境说不上多好,只要不引起旁人的注意,她就能过得很舒服。阿爹这个时候也应该避嫌才是,在太子不在的时候和她往来太过于的频繁,怕是容易引起猜忌。
不过太子妃还是接过了信件,她抽出信打开来看,目光在信上面滚过去两眼,神色就倏忽之间大变。
“太子妃,这是发生了什么?”侍女尚且不明所以。
太子妃的脸色发白,充满了不可置信,“杜光霁杀了阿兄.”
来自西宁王的奏疏送到了御前,完完整整的说明白了这件事情。,d,a′w~e+n^x`u¨e~t_x¨t-.\c^o`m^
闫州刺史徐良及其子私自昧下闫州的铜矿,以图谋取私利,此事被西宁王所察,西宁王在追查之际恰逢杜光霁途径闫州,西宁王就理所当然的求助了杜光霁。
翁婿联手之下,轻而易举的就拿到了证据但是在追查证据的途中,徐刺史之子意图掩盖证据,逃亡流窜,被杜光霁失手所杀。
这件事情牵扯其中的人都是皇亲国戚,一个是东宫外戚,一个是天子外戚,西宁王不好这件事,所以就干脆上书。
至少在旁人的眼里是这样的,但是临音确是比谁都清楚,这是自己老爹想要挑事。
杜光霁虽然杀人,但是那是失手所杀,再者,此事本就是徐良父子有错在先,即便是真的杀了又有何妨。
阿爹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放着杜家和徐家因为徐良长子的死结成同盟,没错,结成同盟。
对于徐良个人来说,长子之死当然是血海深仇,但是如果能用长子的死保全徐家满门,那么即便是杀子之仇,那也可以先行放下。
如果他们私下商议好,那么完全可以将这件事往小了话,而到时候说不定可以联起手来,倒打西宁王一耙,但是如今西宁王一上书,把所有的证据所有的事情陈列于人前,那么这件事情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且不说徐良本就经受丧子之痛,加上他如今还有昧下铜矿的罪名在,自顾不暇之下,哪里有功夫去想着结盟呢?
杜光霁虽说没有做错什么,但是徐良长子好歹也是一个朝廷命官,皇亲国戚,徐夫人更是许氏女,杜光霁说杀就杀了,此刻心中只怕也有几分惶恐。
而且再在这样的情况下,西宁王上书之后,就能将徐良直接给关押起来阻隔徐良和杜光霁,不让二人有联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