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在了地上。
后方阵地上三十多挺轻重机枪和迫击炮的凶猛火力便立刻向鬼子的机枪火力点倾泻过去。同时,前面进攻战士中的掷弹筒手也开始用掷弹筒向鬼子射击。
两个鬼子机枪火力点很快就被机枪压制,然后掷弹筒将其打掉。
这一幕看得据点里的鬼子又气又没办法。
等到鬼子火力点哑火,战士们便又纷纷站起身来,继续往据点前进。
虽然仍有少部分的鬼子用步枪在射击,但很明显火力是被八路军压制着,鬼子兵只能探出头射击一枪又赶紧缩回去拉动枪栓再次上膛。
动作稍慢一点就会吃上八路军的一梭子机枪弹。
有个鬼子碉堡在炮营的炮火覆盖中没被击中,里面的两挺机枪,从射击孔喷出长长的火舌。
听到机枪声战士们又纷纷趴在躲避。
这时候,一营的攻击部队距离据点只有60米的距离。
机枪和掷弹筒的火力很快就向鬼子碉堡压制过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紧接着,攻击部队中的一个火箭筒小组,火箭筒兵半跪在地上瞄准鬼子碉堡,而后便毫不犹豫的发射。
一枚肉眼都能捕捉到的火箭筒炮弹,飞速直击半山坡之上的鬼子碉堡。
打爆了鬼子的火力点,鬼子的碉堡也瞬间哑火了!
正在碉堡里操作着机枪的鬼子们,当时只看到是有什么东西朝碉堡飞过来,根本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就在剧烈的爆炸中被瞬间炸成了一堆尸体。
没了碉堡的庇护,剩下的鬼子偶尔冒出一两个轻机枪火力点,但片刻间就被掷弹筒和迫击炮炸毁。
很快,张大彪就率一营的战士们攻到了壕沟,用木梯架起两座桥,战士们便踩着简易木桥突入据点内。
接下来的战斗便没有丝毫的悬念,近战鬼子的三八大盖步枪直接就被八路军突击连的花机关给压制住。
随着时间的推移,辛庄据点内的枪声逐渐变得稀疏,到最后彻底消失。
----------
过了大概一两分钟。
随着投降的十几名鬼子和几十号伪军,排着队举起双手,被一营的战士押着走出据点。
远处,观战的独立团二营战士和民兵们瞪得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微张着嘴巴,像是被人施了集体定身术。
这才多久?还不到二十分钟,一个大型据点就被拿下了?
据点里400多号鬼子和伪军就这样轻而易举的被消灭了?
是,新一团的装备是好,有炮营事先对鬼子据点进行炮火覆盖,有几十挺轻重机枪和迫击炮的火力掩护。
但指挥官对攻击时间节点的准确把握,以及准确判断出从其他地方进入据点肯定会进入鬼子雷区,吊桥那里是进入据点最佳的位置,都堪称完美。
还有后方迫击炮和轻重机枪火力与攻击部队的配合也是相当默契流畅,没有多次的实战经验以及经常的演练,绝对达不到这个效果。
更为可怕的是,拿下这个有着400多号敌人的据点,新一团一营最多只伤亡了二十几个人。
“如果,把新一团一营的装备全给咱们独立团二营,咱们能打成这样吗?”
沈泉暗自思忖,片刻后便摇了摇头,虽然他的二营战斗力也不弱,但是指战员和战士们做不到这么好的配合,也没有那么充足的弹药去挥霍,所以战斗力跟新一团一营比起来有着明显的差距。
归根结底,还是李团长能搞来大批精良的武器装备、充足的弹药补给,能让新一团的战士有足够多的机会积累实战经验。
手里的家伙好,弹药又充足,就可以用更多的实弹去训练,打的胜仗就多!打得胜仗越多,活下来的老兵就越多,战士们也就能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这样的部队就越能打胜仗,这是良性循环。
张大彪这小子命也太好了吧?老子就怎么没摊上李云龙这样的团长呢?
虽然孔捷也是个好团长------
想着想着,沈泉就酸了,自己的团长要是李云龙该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