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军的步兵开始迅速行动,几十架巨型攻城梯如山岳般出现在阵前。这些攻城梯木制的架构巨大坚固,顶端覆着厚重的铁皮和皮革,能够有效抵御箭矢的侵袭。~看!书~屋/ _免+费/阅¨读′黄巾军的士兵们一个接一个地冲向梯子,个个满身是血,浑身带伤,眼神中却充满了复仇的怒火和对胜利的渴望。
每架攻城梯都是一座生命的桥梁,载着士兵们去往生死未卜的城墙。战士们紧紧抓住梯子的横木,强壮的手臂与挥舞的铁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战鼓的节奏和黄巾军指挥官的喊声像是战场上的催命符,指挥官们不停地督促,催促士兵加速:“加速!加速!我们必须破城!没有退路!”
攻城梯的推进,意味着无数黄巾军士兵的步伐与命运紧紧相连。每一个接近城墙的士兵,心跳急促,体力也开始透支。特别是在那一瞬间,城墙上宛城的守军已经做好了最后的抵抗。宛城的守军弓箭手站在城墙顶端,紧张地调整弓弦,眼中闪烁着死守家园的决心。他们知道,一旦黄巾军突破,他们就要面对全城的屠杀。
“放箭!”一声怒吼,弓箭手们的手中箭矢如暴风骤雨般飞射而出。箭头在空中划出冰冷的弧线,直奔攻城梯的战士们而去。每一支箭矢的呼啸都仿佛一声死神的召唤,直接击中梯架、射入士兵的身体。弓箭的速度极快,穿透力极强,那些还在攀爬的士兵们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几名勇敢的黄巾军士兵在箭矢的打击下痛苦地跌倒,鲜血染红了身上的盔甲和木梯。
然而,攻城梯并未因此停止推进,反而在数名坚韧不拔的战士的带领下,加速了攀爬的速度。尽管箭矢不断射向他们,巨大的攻城梯时不时被箭矢击中发出可怕的“咯吱”声,摇摇欲坠,但士兵们依然顽强地继续着生死之搏。每一次被击中的士兵,不是倒下,就是硬生生咬牙忍受疼痛,继续用血与汗推动着这座“死亡之梯”。
随着时间的推移,攻城梯逐渐接近了城墙的顶端。每一名爬到梯顶的士兵,都是面临生死一线的搏斗。守军的弓箭手们已经精疲力尽,但依旧死死守住了箭矢的弦。就在黄巾军的攻城梯几乎要抵达城墙顶端的一刹那,宛城的守军突然换上了更为致命的武器——长矛。
守军的长矛如雨点般刺向攻城梯上的黄巾军战士。长矛的尖端闪烁着冷冽的光芒,刺入那些勇敢士兵的胸膛、腹部,鲜血瞬间喷洒而出,染红了原本苍白的梯子。尽管攻城梯的推进陷入了短暂的停顿,但黄巾军的士兵并没有后退。每一名拼死攀爬的士兵在苦痛中拼命地挥舞着武器,想要击退城墙上的守军。汗水与鲜血交织在他们的脸庞上,他们的目光里充满了绝望中的坚毅。
“加快速度!”黄巾军的指挥官已经快要失去耐心,他满脸怒容,急切地冲着士兵们大喊。没有谁能逃脱这场生死的考验,攻城梯上的每一位战士都明白,他们的一举一动关乎全军的命运。
终于,第一批攻城梯的战士成功到达了城墙顶端,架起了梯子的横木。几名士兵立即跃上城墙,短刀和钢剑交织成一片血雨,几乎将守军打得措手不及。攻城梯的成功突破,意味着黄巾军开始占据城墙的控制点,而守军的抵抗,也已被彻底撕裂。
然而,宛城的防线并未完全崩溃,守军依然在顽强反抗,长矛、刀剑和弓箭交织成一片惊天动地的战斗狂潮。在攻城梯上,黄巾军士兵们用尽全身的力气向上攀爬,誓死不退。每一步,都是用血肉之躯铺就的胜利之路。攻城梯上的士兵不断跌倒,掉下去的瞬间就会被敌人的箭矢或长矛击中,然而仍有无数人继而填补空缺,勇敢无畏地上前,直至突破城墙的最后一道防线。
黄忠的出现,如同一股强烈的旋风,刹那间改变了整个战局的格局。城墙上,黄忠穿着沉重的铠甲,背负长弓,双眼如鹰隼般锐利。他的步伐稳健而坚定,每一步都沉甸甸地落在城楼的石板上,仿佛每一次跨步都在给敌人最后的警告。
黄忠的身后,是一队身着甲胄的精兵,他们气宇轩昂,英气逼人,随同黄忠一起,走到了城楼的最前沿。城下的黄巾军看见他出现时,瞬间安静了下来,数百双眼睛凝视着他。黄忠举起弓,目光扫视了城下的黄巾军,随后缓缓放下,冷冷地说道:“地道,封死了。”
他的声音沉稳,却掷地有声。言语虽简短,但却充满了无尽的威慑力。黄巾军的内外夹击战术,刚刚开始发挥作用,却突然遭遇了致命打击。城内所有的通道和地道,被黄忠亲自带领的工兵团队彻底封锁,再也无法为黄巾军的先锋队提供援助。
地道封死的消息如同一道闪电,迅速传遍了整个战场。那些曾依赖地道穿越城墙的黄巾军士兵们,顿时失去了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