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板。
魏郡,曲梁县城之外。
孙原的车驾在许褚和二十位许氏宗族勇士的护卫下,飞速驶过尘土飞扬的小道,急匆匆地赶到前线。这一路,他们风尘仆仆,车轮滚动声和战马的嘶鸣交织在一起,仿佛预示着即将爆发的冲突。此时,张鼎已经率领两千精锐铁骑在此地等候多时,军中严阵以待,战马静静地在营地外围踱步,士兵们在帐中低声商议着未来的战局。
三千人马已经连续风餐露宿,几乎没有安歇的地方,营地四周更是简陋不堪。连营帐都未能搭起,只能依靠随风摆动的旗帜和火堆标明所在。接到孙原的消息后,三千铁骑毫不迟疑,迅速整顿好兵马,带着疲惫却不减的决心,立刻北上,沿着洺水一路奔驰。孙原、射坚与射援三人被安排在马车中,车轮滚滚,泥尘四起,车内颠簸不止,三人被狠狠地摔得东倒西歪。纵使他们身为将领,惯于战场上的颠簸,但这突如其来的长途跋涉仍让他们苦不堪言。即使如此,孙原却没有丝毫抱怨,他紧咬牙关,坚持了六七个时辰,才堪堪赶到广平城外。
与此同时,另外三千铁骑已经将营地安置妥当,战士们熟练地布置了防御工事,周围早已环绕上几圈拒马和鹿角,稳固而坚实,防备着黄巾军可能的突袭。
张鼎的眼神透着一丝冷峻,他带领着的两千铁骑,已然在薄落亭前集结完毕。这片区域位于巨鹿郡的正北,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一旦渡过大陆泽,便能与张角、张梁等黄巾军主力汇合。广平、广宗、巨鹿、瘿陶这些城池相连成片,形成了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防线。此时,赵国相所能调动的郡国兵力,根本无法抵挡黄巾军的浩大攻势。张牛角与黄巾军主力的会师,已然成为定局。
论野战,尽管黄巾军在装备和武力上远不如经过长期修养的虎贲铁骑,但孙原和张鼎两位将军深知,仅凭六千铁骑的力量,想要攻克这些防御坚固的城池几乎是不可能的。此时的黄巾军,在人数和势力上都已经有了显着的优势,若是贸然进攻,反而可能陷入困境。
终于,孙原一行抵达大帐,身心俱疲的他扶着案几,稍作歇息,才缓缓地恢复了一些气力。面对眼前的简陋环境,孙原苦笑着说道:“我发誓回去绝不再坐马车了,实在太难受了。”
张鼎见状,不禁轻笑一声,随即递过一盏热气腾腾的茶水:“那恐怕公子得先学会骑马才行。军中生活粗犷,公子还需早日习惯才是。”
孙原接过茶杯,抿了一口,顿时一股咸涩味涌入口中。茶水带着粗盐的味道,略显生涩,但在此刻,他却不觉有些解渴。他抬头望向射坚和射援两兄弟,笑道:“你们也跑不了,跟我一起受这份苦。”
射援露出一丝苦笑,而射坚则微微一笑,淡定地答道:“回公子,坚善于骑马,倒是没什么不适应的。”
孙原听后,只能无奈地笑了笑,内心的苦涩难以言表。他的目光不自觉地投向大帐中的简陋地图,那些密密麻麻的符号和线条标示着接下来的战场格局。此刻,局势愈发复杂,而他们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张鼎见孙原目光深邃,似有所思,随即开口,声音沉稳:“董卓虽有败绩,但他的主力几乎未受重大损失,并且他一直在招募新兵。只要有步兵补充,他便能够展开攻坚战。董卓绝非愚者,虽然他知道张鼎的骑兵并不能参与攻城战,但他依旧透过我向魏郡请求额外兵员,自己则组建了步兵营,准备继续对广平城施压。他心知肚明,张角正在广平城,他不仅想攻破广平,还想一举擒杀张角,从而独占平定黄巾之功。”
孙原听后,微微皱眉。张鼎继续道:“在董卓的布置中,我的铁骑并非直接参与攻城,反而是作为侧翼,主要作用是维持对巨鹿郡平原的威慑,防止黄巾军从城中突围出来展开野战。”
孙原深吸了一口气,沉思片刻,忽然一笑:“巧了,郭嘉和我在战前的谋划也几乎如出一辙。看来我们心思相合。”
张鼎微微点头,接着说道:“正是如此。我们虽然兵力不及黄巾军,但凭借地形优势和战术布局,仍然能在这场战争中占得先机。”
孙原倒是和臧洪的选择一样,同甘共苦早已习惯。过去在邙山中生活时,吃大麦、黄粱已是家常便饭,那时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粗茶淡饭早已习惯。如今到了军营,这种简朴的生活倒也没让他觉得多么难以忍受,军中的饮食和往常并无太大差别,只不过盐口稍重了些,味道也更加浓烈。
营中的补给菜蔬,都是由官府按时供应的,常见的有腌制菘菜、葵菜、腊肉脯,生龠葱、腌鱼、黄粱、二麦、大麦、腌葱、韭菜、姜、蒜等,虽说简单,却足以应付战场上的需求。这些食物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