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那些地方豪强对他的支持,常使得董卓的势力在边疆极为雄厚。正因为如此,朝廷才会将他调到并州,意图通过调动他来削弱其在其他地方的影响力,避免让他在中原的政治舞台上占据过多的资源。
然而,董卓虽被朝廷调往并州,却显然没有止步于此。他深知中原这一片土地对于他的重要性,于是迅速带领着自己的并州军南下,直指魏郡,意图在此立足。董卓的军队历来以残忍、强悍着称,手段狠辣,擅长掠夺,几乎没有任何人能够抵挡其铁骑。甚至有传言,董卓行军时有意放慢速度,让魏郡和冀州的官军显得兵力不足,借此凸显他并州军的独特重要性。
而此时,董卓的信中对孙原提出的要求,便是一场巧妙的布局。他要求魏郡负责大军粮草的供应,并且以“增强兵力”为由,要求孙原交出流民大营,将其中的兵员补充给他的并州军。信中的语气霸气而带有命令性,似乎完全不考虑魏郡本身的实际情况,仿佛孙原若拒绝,便是大逆不道。
“好一个董卓,真是招招直逼魏郡的要害。”孙原心中暗骂,冷静下来后,他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董卓不仅是要控制魏郡的粮草资源,更是试图通过掌控流民大营,逐步削弱魏郡的兵力。若真依照董卓的要求行事,魏郡的防线将变得千疮百孔,面对黄巾军的攻击,恐怕很难支撑太久。
郭嘉仔细看了看信函,再次确认了内容的每一字句,轻声说道:“此刻,若我们顺从董卓的要求,魏郡的粮草和兵员都会受到严重削弱,黄巾军的威胁会加大。而董卓背后还有朝廷支持,他的军队一旦顺利补充兵员,不仅会让他在魏郡立足,甚至可能影响整个冀州的局势。”
孙原深吸一口气,目光沉稳如水:“董卓的目的,显然不仅仅是要我们提供粮草。他是想通过控制这些资源,逐步逼迫我们低头,为他在魏郡和冀州的未来行动铺路。若真按照他的要求交出流民大营,魏郡岂能再应付黄巾的进攻?黄巾军一来,整个防线恐怕会陷入瘫痪。”
郭嘉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犀利的光芒:“而且,董卓行事向来暴戾,他若得逞,恐怕不仅是粮草和兵员的问题,甚至连我们魏郡的地位都可能受到威胁。他的并州军一旦深入,局势会迅速失控。”
孙原站起身,缓缓地将信函放下,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的神色:“这封信背后的深意,不仅是对魏郡的资源掠夺,更是对我们立场的挑战。他显然认为我们无法反抗。但我孙原,并非毫无反击之力。无论如何,魏郡的防线不能崩溃。”
他转向郭嘉,声音低沉但有力:“传令下去,暂时不做出回应,争取时间。我亲自去见董卓,看看他究竟有什么目的。如果可能,我们必须找到能保全魏郡利益的妥协之道。”
郭嘉微微点头,深知这是孙原的权谋之道。两人对视一眼,心中的决断已然明了。眼下最重要的,是冷静应对董卓的威胁,争取时间,化解这场风暴。
臧洪的身影匆匆奔入书房,步伐急促,眉头紧锁,显然是带着急迫的消息。他刚一进门,便没有停顿片刻,直接将一卷带封泥的布袋递交给了孙原,低声说道:“太守,这是刚刚送到的密信,急需处理。”
孙原接过布袋,手指触碰到布袋上的沉重,瞬间便感到一种压迫感袭来,心中不由自主地警觉起来。这封信的封泥坚实,隐约透露出一种不容忽视的威胁。郭嘉紧跟其后,他的目光迅速扫向那封信函,顿时心头一沉。两人默默交换了一眼,心中的忧虑如潮水般涌来。此时,信函的封印并非普通的文书,而是军中最高机密的标志——这种严密封装的方式,显然是极为重要的军事消息。
孙原不再犹豫,迅速拆开封泥,展开信纸,眼神开始在字里行间快速游走。当他读到信件的内容时,眉头立即深深皱起,手指微微一顿,心中升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沉重感。
这是一封来自董卓的信函。信的开头没有丝毫寒暄,简洁而干脆,直奔主题。董卓在信中提到,他已由并州刺史接替卢植的职务,出任东中郎将,而这一任命“奉了皇命”,显然是在强调这份职务的合法性与背后的权威。然而,这些并不是最让孙原感到不安的部分。信件的核心内容,是董卓带着并州大军抵达魏郡,并且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要求——孙原必须负责为董卓的并州大军提供充足的粮草,并且交出流民大营,以便董卓为其军队补充兵员。
“果然是董卓……”郭嘉低声吐出几个字,语气中充满了深深的忧虑与无奈。他一直对董卓的野心有所警觉,而这封信正是他深思熟虑后行动的开始。
孙原紧紧握住信函,手指微微颤抖,许久没有言语。他深知,董卓这个名字意味着什